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味精,是一種很普通的“物質”:
味精,其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在食材中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一種“很普通的氨基酸”,而氨基酸則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單位,“鈉元素(離子)”更是平常,兩者相結合就成為了您食用的“味精”。
國標中是這樣限定“味精”的:以碳水化合物(例如玉米、澱粉、糖蜜等糖質)為主要原料,經過微生物(穀氨酸棒桿菌等)發酵、提取、中和、結晶以及乾燥而製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者粉末狀調味料”。
味精,和“化學合成”沒太大關係:
“鮮”味是人體五種基本味覺中的一種,熬煮海帶湯、骨頭湯、肉湯時會發現它們有獨特的鮮味,其實這正是“穀氨酸鈉”的功勞。
其實,穀氨酸鈉本就是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物質,不稀奇。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對於我們現在所食的味精而言,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
味精經過烹調加熱,會致癌嗎?
味精是一種“站在風口浪尖的調味品”,經常有人會説“吃味精會致癌”。
關注這則熱點言論,主要是説“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然而,雖然當穀氨酸鈉加熱至120攝氏度以上時,的確有可能會生成焦穀氨酸鈉,但這種物質對身體並不會致癌,只是“味精經過加熱會失去鮮味”而已。
正因為如此,我們通常會建議各位“起鍋之前再添加味精”,既能滿足鮮味所需,還不會產生“傳言中的有害物質”,一舉兩得。
“味精”其實很安全,無毒:
“穀氨酸鈉”是一種很普通的鈉鹽,它在很多食物中天然存在;穀氨酸不可怕,食物中的蛋白質在消化吸收後同樣會產生大量的穀氨酸。
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世界衞生組織早已將其歸在“最安全物質”的類別當中,食用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毒性。
那雞精呢,是否比味精要健康?
雞精,其實和味精“差別不大”,其主要組成物質依然是“穀氨酸鈉(味精)”;除此之外,雞精中還有糖、食鹽、增味核苷酸、雞味香精以及澱粉等添加物質。換種角度説,雞精中40%的物質是味精,其他的60%由剩下的物質組成。
也就是説,雞精與味精相差不大,本質相同;兩者皆健康,社會中的“危害傳説”全為謠言。除了致癌、有毒等言論以外,像“吃味精會導致掉頭髮”等説法更是無稽之談。
“安全 健康”使用味精(雞精),有些事情你該記住:
對味精(雞精),要有科學的態度:
無論是味精還是雞精,食用後對機體並無太大價值,其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增鮮,美化菜餚的味道”。
如果您想添加味精或雞精,那就放心添加,其安全性不存在瑕疵;如果您不想添加,其實也“無傷大雅”,食用對身體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烹飪美食,可以用鮮味食材替代味精(雞精):
既然味精和雞精的實質性作用就是“增加食材的鮮味”,那我們完全可以用某些“自帶鮮味的食材代替其加入菜餚”,例如玉米、雞肉、香菇、蝦仁等食材。
“限量”添加更安全:
雖然味精(雞精)的安全性不存在問題,但“穀氨酸鈉”中畢竟含有不少的鈉離子,食鈉過多,無疑會增加高血壓、胃癌等問題的患病風險;限制它們的添加量,有助於身體健康。
使用味精(雞精),起鍋添加更健康:
味精、雞精的適宜熔解温度是70—90攝氏度,温度過高會影響其鮮味。正因為如此,從美味(口感)角度考慮,建議您在關火起鍋之前加入味精(雞精)。
使用“味精”,該注意“烹調方式”:
製作美食,推薦大家使用“以水為媒介的烹調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低温烹調方式”;一般水沸騰的温度是100℃,通過蒸、煮、燉、汆等低温烹調,即可降低味精(雞精)中谷氨酸鈉轉變成焦穀氨酸鈉的幾率,有助於食材的“鮮味保留”。
一歲之前,不可食用味精(雞精):
在寶寶一歲之前時,家長不得給孩子食用味精、雞精、食鹽等調味品,避免影響嬰兒的身體健康。
味精,一種讓老百姓總是“驚慌的調味品”,其實很安全;雞精,一種讓大爺大媽倍加稱讚的好東西,其實也不是特別優秀。吃味精不會致癌,它對身體無毒,您大可放心;理性看待味精和雞精,希望它們帶給您的竟是“美好”。
注: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