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利國:家鄉的美食難忘懷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各種美食應運而生,宮廷御膳、私房絕技、祖傳秘製等美食隨處可見,國外的美食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真是豐富多彩。但人們對美食有一個習慣意識,那就是從小養成的,有人叫“媽媽味道”,也有人叫“奶奶味道”,更多的人叫“家鄉味道”。這種終身難忘的味道其實就是一種傳承。有時想想就有垂涎三尺,回味無窮之感。我們每個地方都有代表性的美食,有的雖然沒有名氣,但你味覺已經習慣了就是美食。
只有離開家鄉的人才對鄉味情有獨鍾。記得當兵到部隊後,幾年沒有吃到家鄉飯菜,有時夢中品嚐一下,醒了還回味無窮。久違的鄉味一直等到四年,後來愛人隨軍到部隊,鄉味一直伴隨着。我老家美食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做功考究,席面豐盛。過去講“合碗席”,“四大六小”。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食的要求擋次也水漲船高。尤其是辦紅白喜事更加豐盛,程序更加複雜。先有8個涼盤,接着是8個涼菜,8個炒菜,8個蒸菜,4個湯。
尤其是木耳泡椒炒子雞十分受歡迎。這道菜做工精細,泡椒用的是地下水淹制而成,子雞是農村土法飼養,無任何添加劑。加工過程也很複雜,殺雞前要給雞喝上大約半兩白酒,待雞醉倒站不穩時才可以殺死,其目的是使雞全身血液循環。烹飪時先要把雞炒熱,把大約一兩白酒烤熱用火點燃,均勻的灑在熱鍋裏,進行翻炒。後小火燜熟,最後把燜熟的雞肉加上木耳酸辣椒炒熟即可食用。記得小時候家裏來了貴客,才會做此道佳餚。雞還沒有熟但香味撲鼻,濃香四溢,醇厚鮮香,渴望的目光早已饞的口水直流。
家鄉還有獨特的美食,應該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具體歷史怎麼演變無法考證,但從一個側面反應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如甜漿飯,懶豆腐,合渣,伏醬豆,臘肉,封乾肉,豆米,蒸盒,板橋豆乾,豆腐乳,三合湯,豆油筋,漿巴糊豆,地耳包子,葛根粉等。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了經久不衰的美味,他們用一種食材做出形狀各異,味道不同的佳餚。尤其是春節各家各户,簡直就是美食大比拼。
現在城裏住時間長了,偶爾回老家吃上一頓用柴禾烹飪的美食,不僅胃口得到滿足,而且製作精緻的美食同樣大飽眼福。人就是這麼怪,對家鄉的美食就是難以忘懷。
2020.6.9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