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為什麼20萬太平大軍卻打不過2萬湘軍?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八卦

  為期整整四十六天的李秀成對決曾鐵桶的雨花台決戰,作為太平天國戰史上最經典的陣地大決戰,一開打就顯得異常激烈而殘酷。這是一場力量極為懸殊的對決,曾國荃將要承受來自李秀成的攻擊波,而且是一次強過一次的攻擊波,才能邁過這道鬼門關。

  整個戰役分成四個階段,期間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幅扣人心絃的戰地畫卷,每一次衝鋒與防守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殘酷搏鬥。第一階段為期六天,李秀成強攻,曾國荃死守,這一階段曾國荃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經過前線觀察,李秀成發現曾國荃的佈防非常嚴密,內外兩層壕溝,大壘小壘,層層疊疊,互相護衞,根本沒有破綻,真不愧“曾鐵桶”這個稱號!要想有機可乘,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包圍對包圍,用鐵桶對付鐵桶,用二十萬人將兩萬人層層圍住,再想辦法切斷糧道,這樣一來曾國荃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這個方案雖好,但是沒有可行性。一來,天王催得很急,嚴令李秀成儘快趕走曾國荃,不容他慢慢解決;二來,二十萬人要想長期圍困下去,非得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接應才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冬天馬上就要來臨,二十萬人的冬衣還沒有着落,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看來只有強攻了,憑着強大的兵力優勢,李秀成決定重拳出擊,用全面進攻讓曾國荃顧此失彼,一舉摧毀天京城外的湘軍。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發動了第一次全面攻擊,打擊目標是曾國荃的東西兩翼。東翼是曾國荃的主力,西翼是曾國荃的糧道,只要解決其中任何一個,曾國荃就得走人。

  李秀成率軍從東西兩翼猛攻的時候,曾國荃告訴手下將士讓長毛靠近了再打,一來打得更準,二來節約子彈。排炮的威力自然非同小可,李秀成指揮太平軍聽到炮響就卧倒,等湘軍打完了再身前進,但是這種打法説到底吃虧的還是進攻方。損失慘重的李秀成,決定還是在後勤保障上做文章——只要能切斷曾國荃的糧道,到時候孤軍深入的湘軍,根本用不着打,餓都能餓死他!

  1862年10月15日,李秀成發動第二次攻擊波,目標鎖定湘軍西線江心洲。李秀成指揮太平軍抄襲江心洲後路,意圖切斷曾國荃的交通線。曾國荃深知李秀成這招毒辣,趕緊命令湘軍連夜開工,加班加點,修築了十幾座營壘,與太平軍在洲上對峙,確保糧道通暢。全面進攻打了六天,曾國荃營壘絲毫未動。看來還是低估了湘軍的防守能力!全面進攻看來是行不通了,李秀成決定進行第二階段——重點進攻。


  1862年10月18日,為期六天的重點進攻開始打響,李秀成決定使出殺手鐧,集中全軍的洋槍洋炮,重點打擊湘軍東路曾國荃主力。李秀成長期在蘇南與洋人打仗,繳獲了不少現代化的武器,這次李秀成把自己的家底全帶到天京來了,洋槍有兩萬多杆,還有不少開花大炮。李秀成心想,這回總夠曾國荃喝一壺的了!

  湘軍的裝備比清軍的先進,早在打下安慶之後曾國藩就奏請朝廷,批准開辦了中國近代史第一座現代化的軍工廠——安慶內軍械所——用來裝備湘軍,加強攻擊火力。

  曾國荃的部隊雖然配備了不少洋槍洋炮,但與李秀成比起來卻也顯得有些寒酸。李秀成憑着炮火優勢,指揮太平軍向湘軍發起猛烈衝鋒。曾國荃深知洋槍洋炮的厲害,不敢出來應戰,只是命令兵將死守陣地,投擲火球、施放槍炮,拼命抵抗。這種打法之下雙方雖然傷亡都很慘重,但是戰事仍在激烈地進行。

  1862年10月22日,李秀成繼續加強攻擊力。太平軍將士在炮火支援和掩護下,用木板頂在頭上,彎腰迂迴前進,躲避湘軍槍彈,齊聲吶喊,衝到壕前,用草把填壕,試圖衝進湘軍陣地展開肉搏戰。曾國荃見李秀成要玩命,大叫不好,一旦太平軍突破壕溝,殺將進來,自己這點兵力肯定全部都得報銷。

  “兄弟們,跟我上!”曾國荃脱掉外套,衝到壕前,親自督戰,鼓舞士氣,拼死擋住太平軍前所未有的強大攻勢。戰火無情,槍炮無眼。正在督戰的曾國荃只見左臉一熱,隨即嘴角一陣甜味,還夾雜着淡淡的鹹味。鮮血和着塵土,沾滿了曾國荃的面頰,他用手一抹一甩,用湘鄉話狠狠地罵了一句,繼續組織將士還擊。統帥都上來了,掛了彩都不下火線,你看他都被毀容了,可還是那麼淡定沉着,咱們豈能做孬種!湘軍將士在曾國荃的感染下,雖然眼看自己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倒下,卻並沒有膽怯退縮,反而越戰越勇,終於沒有讓太平軍越壕溝一步。

  經過一天的激戰,曾國荃部傷亡慘重,簡單處理一下被彈片劃傷的口子後,他帶着各營營官,逐營視察安慰,激勵士氣,安排加固工事,補充彈藥。戰鬥還沒有結束,明天還得繼續。曾國荃知道,殘酷的對決才剛剛開始,後續的戰事將會越來越殘酷而艱難,現在唯一的出路除了堅守,還是堅守!


  1862年10月23日,雨花台之戰開始進入白熱化的第三階段,為期十一天的戰鬥開始呈現出立體作戰的特徵,這是整個戰役的高潮部分,也是整個雨花台戰役打得最艱苦最慘烈的階段。

  經過一夜的短暫休整,曾國荃帶領湘軍重新回到戰鬥崗位,準備迎接新一天的考驗。今天應該會温柔一些吧,曾國荃心想,剛剛狠命對幹了一天,總該緩口氣了吧!曾國荃很快就知道自己有點自作多情。太平軍的攻勢不但沒有變得温柔,反而更加狂野。看你曾鐵桶能撐多久!李秀成決定加大力度,打爛曾國荃這個鐵桶。就在戰事逐漸升温的緊要關頭,侍王李世賢帶領三四萬生力軍,也從浙江趕來為李秀成助戰。

  兵力上進一步佔據優勢的李秀成,再次指揮太平軍掀起了第一次進攻高潮,他一邊加大正面攻擊力度,一邊趁着湘軍注意力被地面部隊吸引的機會,開始玩起了地道戰。曾國荃見太平軍四處挖地道,擔心防不勝防,便在壕溝圍牆內再挖一道壕溝,再砌一道圍牆。

  這個辦法只能用一個辦法來歸納它:絕!就算太平軍的土營將士,能夠洞穿第一道壕溝和圍牆,也不可能再有力氣穿越第二道防線。

  1862年10月26日,為了進一步麻痹曾國荃,李秀成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命令木匠衙趕製大批木箱。木匠們很是納悶:打仗要木箱子幹嗎?給曾妖頭做棺材嗎?小了點吧,要不要加大尺寸?

  李秀成笑道:這個嘛,本王自有妙用!這個小木箱,就是曾九妖頭的棺材!小是小了點兒,不過,等把他炸碎了,也就能湊合着用了!李秀成指揮太平軍將士,每人帶着一個裝滿土的木箱,衝到湘軍壕邊,壘成一條木箱牆,作為臨時的掩體。既然地面不行,那就從地下過去吧!接下來李秀成開始表演“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偷偷在木箱砌成的牆體下面開挖地道。這種小兒科的土方作業,豈能忽悠得了工民建專家曾鐵桶?


  面對李秀成的上下兩層的立體攻擊,曾國荃只好兩頭應付,一面組織兵力開展地面阻擊,一面挑選精鋭破壞太平軍的地道,太平軍的地道戰算是廢了。曾鐵桶不愧是曾鐵桶,李秀成不禁暗歎。

  激烈的戰鬥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天,太平軍的攻勢終於慢慢地鬆懈了下來。可是曾國荃卻絲毫沒有鬆懈下來的跡象,湘軍的防守依然非常頑強,已經進入狀態的他決定來一個反守為攻,他不是一個甘心捱打的主兒。

  有一種將領當他身陷險境,面對強大的敵人的時候只會一味防守,而另一種將領卻會在看似完全劣勢的被動局面之中,敏鋭地察覺到敵人的弱點並尋機給予對手狠狠一擊。

  曾國荃顯然不是被動防守型,他屬於防守反擊型。一直被太平軍打得喘不過氣來的曾國荃,一旦發現太平軍西線營盤有所鬆懈,又豈能放過這樣的大好時機?


  1862年10月27日,基本沒有還手之力的他竟然還組織了三支衝鋒隊,向太平軍西線營盤發動突然襲擊。太平軍猝不及防,十二座營盤被湘軍衝破,死傷慘重。

  曾國荃雖然獲得小勝,但並沒有從根本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在接下來的八天裏,李秀成將兵力進一步集結到東路,再次加大攻擊力度。

  曾國荃依然兵來將擋,雖然擋住了太平軍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卻也已經感覺精疲力竭,撐不下去了!曾國荃想到了放棄,還是撤退吧,犯不着把命送在這兒!就在曾國荃開始打退堂鼓的時候,意外情況發生了,曾國藩千方百計從上游和江北抽調的三千援軍終於抵達雨花台前線!

  曾國荃再次打消了撤退的念頭,他長期緊繃的神經此時雖然稍稍有所放鬆,但是並不敢完全懈怠。因為他知道地道戰並沒有結束,指不定什麼時候壕溝後面的圍牆就會被長毛轟開。

  1862年11月3日,李秀成攻擊波的第二次高潮開始。在前敵總司令李秀成的親自指揮下,湘軍壕牆被太平軍土營的火藥炸開了兩個缺口,太平軍將士聞聲而動,在一排又一排的炮火支援下,他們一邊呼嘯吶喊,一邊衝向湘軍陣地。

  眼看太平軍就要衝進缺口,李秀成喜出望外,可就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候,只見曾國荃又帶着大批湘軍突然殺到,在缺口處用槍炮猛烈回擊太平軍。由於捱得太近,湘軍的武器殺傷力達到了極限。在湘軍殺傷力最大化的打擊下,太平軍即使付出了慘重代價,還是沒能衝破湘軍防線殺進缺口。


  李秀成眼看機會難得,繼續組織太平軍精鋭連續發動了五六次強力衝鋒,但是都被湘軍擋在了缺口之外。

  雨花台陣地依舊牢牢控制在曾國荃手裏,李秀成精心策劃、為期十一天的立體(地面、地下)進攻沒能攻破湘軍陣地而最終宣告破產。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整整打了二十三天,太平軍也累得差不多了,李秀成已經沒有太多生力軍能夠再次發動對曾國荃的大規模強攻。在接來的第二個二十三天裏,天京會戰將進入第四階段,此時李秀成攻勢屢屢受挫,已是強弩之末,曾國荃開始扭轉被動局面,進入局部反攻的有利時期。

  湘軍由於後勤補給線一直沒有受到致命破壞,後方接濟源源不斷地送到前線,曾國荃越打越來精神。李秀成原本派了陳坤書負責斷了湘軍的糧道,可是沒想到他在金柱關一帶被彭玉麟水師打得節節敗退,未能實現既定作戰目標,所以曾國荃一直能夠通過水路得到曾國藩為他籌集的糧草和彈藥,與李秀成在陣地上頑強地打消耗戰。

  李秀成不想再與湘軍正面衝突,這種人海戰術傷亡太重,再這麼打下去,自己這點家底弄不好都得在這個鬼地方賠個精光。在李秀成以奇制勝原則的指導下,第三階段太平軍努力的重點是地道戰。地道戰本來是太平軍的拿手好戲,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太平軍的地道已經挖得非常專業,可是碰上了湘軍,竟然佔不到絲毫便宜。

  太平軍挖地道有兩個特點:一是暗中作業,二是廣種薄收。地道要想不被湘軍破壞,當然挖得越隱蔽越好,太平軍開挖的洞口,一般都選在離湘軍很遠的偏僻處,並且在挖地道的同時,利用地面炮兵部隊進行掩護,讓湘軍的聽地法失去用武之地。


  太平軍土營的專業土方作業,依然沒有騙過精明的曾國荃。他的應對辦法很簡單,太平軍挖,他也來挖。太平軍挖得多,他也挖得多。這就叫針尖對麥芒,地道對地道。

  1862年11月5日,湘軍中有個叫做劉南雲的將領,終於第一個挖穿了太平軍的地道,與太平軍在地道里狹路相逢。

  狹路相逢勇者勝,相期不如偶遇,湘軍和太平軍在地道里不期而遇,當即就在地道里打得你死我活。

  有了劉南雲這個成功的案例後,曾國荃就命令湘軍成天到處轉悠,到處開挖地道,竟然把太平軍挖的絕大部分地道都挖穿了。挖穿之後,湘軍根本就不管什麼環保問題了,拼了命地往裏面又是燻煙,又是灌髒水。這些招數恐怕連老鼠都吃不消,更何況太平軍?結果很多地道都是半途而廢,成了爛尾工程。

  李秀成趁着地道戰激烈進行的時候,指揮地面部隊同時向壕溝發起了猛烈衝鋒,戰事在地面地下同時展開,形成一道獨特的戰地風景線。人多勢眾的太平軍在地面戰中依然佔據着優勢,可有時候意外情況的出現也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就在太平軍快要越壕而過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太平軍槍炮一下子全變成了啞巴,只好退出戰鬥,功敗垂成。


  隨着地道戰的破產,太平軍的攻勢也漸趨衰竭。經受了各種危險考驗的湘軍,反而越戰越勇,竟然尋找機會,開始主動出擊。在湘軍小規模的反攻下,太平軍的地道還沒能靠近湘軍壕溝,就被湘軍破壞。正在作業的太平軍土營士兵,有很多當即就被湘軍殺死在工作崗位之上。曾國荃甚至還指揮湘軍,對太平軍的營盤發動突然襲擊,摧毀了太平軍靠近陣地的幾處營壘。


  李秀成心裏開始打鼓了,打了四十多天,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辦法都用了,部隊死傷近萬,彈藥耗費無數,糧草已經不多,冬天眼看也就要來臨,戰士們還穿着單衣,整天打哆嗦。李秀成不想再耗下去了,自己手頭的這點兵力可是太平天國最後的主力兵團,要是拼光了,別説天京,恐怕天國都救不了。

  曾國荃這種打不垮打不爛的人,犯不着跟他較勁死磕!

  1862年11月26日,天京會戰的第四十六天,李秀成以進為退,向曾國荃發動了最後一次強攻,隨後命令部隊全部撤出戰鬥。

  儘管李秀成的撤退佈置周密,可還是讓曾國荃抓住機會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原來早在11月25日,曾國荃就得到了李秀成即將撤退的情報,已經做好了偷襲的準備,結果果然順利得手,被他摧毀了太平軍十幾座營盤。

  曾國荃此時的心情其實是很矛盾。他一方面巴不得李秀成早點離開,這四十六天裏他已經徹底領教了什麼叫做危險,湘軍死傷五千,戰鬥力已經到了極限,他也再沒有力氣玩下去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就這麼讓李秀成走了。血債必須血償!這血海深仇,這刻骨之痛,豈能就這麼一走了之?可是現在我也累了!真的累了!還是先歇口氣吧。


  曾國荃掩埋了兄弟的屍體,洗掉陣地上的血跡,重新修築防禦工事,等待着再次發動進攻的那一天。筋疲力盡的曾國荃,因為手下將士傷亡慘重,所以心情很是低落,但他堅信為了總攻的那一天,這四十六天艱苦卓絕的防守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