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就是我們通常説的“香港腳”,醫學上稱為“足癬”,是一種由真菌在腳趾間感染而引起的皮膚傳染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腳氣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腳氣與“腳臭”的區別:
“腳臭”是在多汗的條件下,腳上的細菌大量繁殖並分解角質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產生腳臭。腳氣與腳臭沒有必然聯繫,腳臭可能是腳氣,而腳氣未必都有腳臭,也不是所有的腳臭都是腳氣,腳氣與腳臭的主要判斷依據是鏡檢有無真菌,鏡檢呈陽性者為腳氣。
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真菌、念珠菌、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温暖,這些都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最喜歡的營養物質。
腳氣的早期症狀較輕,如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水皰乾涸脱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自覺奇癢,如不早期進行預防護理,會導致病情加重,有時可波及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危害生命。因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腳氣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乾涸脱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足底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鱗屑角化型:好發於足跟、足緣部。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皮膚乾燥、角質粗厚、脱屑,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數患者由糜爛型、水皰型轉化而成。
腳氣的治療和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堅持用藥,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殺死它。
2.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3.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4.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5.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勤洗腳,勤換鞋襪,鞋襪經常曝曬、保持乾燥。
6.夏天儘可能不穿膠鞋,多穿布鞋和皮涼鞋。
7.手足多汗的人可在局部撲搽瘁子粉、枯礬粉、五倍可利粉等,洗腳後一定要用乾毛巾拭於。搞好家庭環境衞生,手足癬患者的用具要定期消毒。
8.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提高皮膚的抗病能力。
9.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10.腳氣反覆發作的人可穿一些有抗真菌作用的鞋襪,並可在鞋中撒一些達克寧散,可預防腳氣的復發。
11.情緒宜恬靜,激昂情緒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12.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13.調整飲食,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蘆筍、瘦肉、蛋、雞肉、花生、杏仁、牛奶、動物肝臟、麥片、燕麥、玉米等五穀雜糧,綠葉蔬菜如菠菜等,B族維生素可以調節皮脂腺分泌,增強皮膚抵抗力。
14.腳氣以外治為主,出現腳氣早期症狀( 以糜爛型腳氣、水皰型腳氣為主) 時,可將腳放在50-6 0 ℃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20 min,每日1-2 次,洗後將腳擦乾,在趾間潮濕處塗抹碘伏,嚴重時可外敷0.1% 雷佛奴爾紗布,每日1-2 次,也可以用0.1% 雷佛奴爾溶液浸泡,每日1-2 次,可預防感染,同時在腳氣治療後不要穿以前的鞋襪,以免再次感染。
我已經很多年不犯腳氣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中的時候某次重要考試,突然間腳趾頭鑽心的癢,讓人抓耳撓腮,影響考試思路,於是默默的偷偷脱了鞋,用腳在地板上使勁的蹭啊蹭,還不錯,緩了過來,安然度過考試。回到宿舍,脱了鞋發現腳趾上一個亮晶晶的水皰,用力一擠,似乎聽到水皰破潰的聲音,一股清亮的液體流了出來,一下子世界就全安靜了,瘙癢頓時消退。
這大概是18年前的事情了。雖然以後斷斷續續有過腳氣,抹抹藥也就好了,尤其是當了皮膚科醫生以後,自己的腳氣基本藥到病除。
工作時間久了,門診上經常會碰到一些患者,要麼腳氣胡亂買點藥治治,要麼腳氣癢癢的時候撓一撓,放棄治療,因為他們總覺得有腳氣在,不會得其他病,萬一腳氣治好了,身體別的器官出現問題,就麻煩了。
我只想問一句:那些堅持用手摳抓腳氣的人,有沒有在摳完腳以後放在鼻子前面聞一聞特殊的味道的習慣?
有人説,如果我腳氣不治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想可能出現這麼幾種現象:
1、腳掌脱皮,瘙癢,起水皰,反反覆覆,持續多年,除此之外,相安無事,佩服!
2、腳氣的真菌傳染給了腳趾甲,出現灰指甲。所謂“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的,多個趾甲出現灰指甲,不少見。
3、做事大大咧咧,襪子內褲一起洗,抓了腳,又去抓襠部,開始了股癬的漫長曆程,因為癢,又開始亂摸激素藥膏什麼松什麼德,結果失控了,瘙癢受不了,得了“股癬”,股癬不一定在大腿根,還可以在屁股上。
4、那些用手成年累月摳腳大仙的主兒,悲劇了,手感染了真菌,成了“手癬”,而且比較奇怪的是,經常是兩個腳的腳氣,一個手的手癬,大概齊是總是習慣一個手摳腳的毛病吧。説不得也和某些基因有關係的呢。
5、既然喜歡摳腳,抓大腿根的癢,不經意就會抓肚子,抓前胸後背和胳膊腿,結果真菌又在胳膊腿、肚子,甚至脖子後面繁殖,出現皮疹,叫體癬。
6、最受不了的除了癢,還有一種疼,叫腳氣繼發細菌的疼,因為癢被抓破,或者腳趾縫發白流水而細菌感染,紅腫熱痛受不了,這個叫丹毒,不得不治療,否則走路都是難題。
看看,小小的腳氣,引起很多的問題。治療是應該的,不治療也沒有人強迫你,只不過,遭罪的事兒得自個兒扛。
(2017-09-21)
腳氣很常見,但是腳氣居然會感染耳朵,相信很多看觀也是第一次聽説,那真的耳朵會感染腳氣嗎?耳朵感染腳氣怎麼治?下面就由小編來做一下科普吧!
耳朵會感染腳氣嗎
李女士總感覺雙耳瘙癢難耐,甚至耳悶、耳朵堵得厲害。經長沙市中醫醫院診u>蝦螅釓坎胖潰詞歉腥玖ldquo;腳氣”。醫生稱,李女士經常去足浴中心採耳,這可能是感染腳氣最大的誘因。目前,李女士正在進行為期兩週的治療。
李女士下班後喜歡和朋友去享受足浴、採耳一條龍服務。一個月前,她漸漸覺得雙耳瘙癢難耐,最近幾天更是感到耳悶、耳堵得厲害,連睡眠都受到影響。於是,李女士來到長沙市中醫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醫生檢查發現,李女士雙耳外耳道壁及鼓膜佈滿了一層厚厚的白苔,上面附着灰褐色的絨毛狀物,被診斷為真菌性外耳道炎。“這個疾病可以理解為,你的耳朵得了腳氣。”該院耳鼻咽喉科醫師楊丹向李女士解釋。經檢查,李女士無全身消耗性疾病,且無抗生素及激素治療史,但在交談中,楊丹注意到,李女士曾數次在洗腳城,或者洗頭髮的地方接受過所謂的“專業採耳”服務。
楊丹介紹,最常見的真菌感染部位在腳上,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腳氣(學名腳癬),是麴黴菌、念珠菌、毛黴菌等致病真菌所引起的感染。但近年來,耳鼻咽喉科接診的真菌病並不少見,“8月和9月,兩個月共接診了40來例這樣的患者。”楊丹介紹,耳鼻咽喉等處存在利於真菌致病的條件,如外耳道潮濕、温暖,且有縫隙,適宜於真菌生長。
腳氣為什麼會跑到耳朵裏
每次洗好後,也不擦乾水,有時候水就直接進耳朵了。平時又喜歡用同事的掏耳勺,久而久之,耳朵的毛病就出來了。經常掏耳容易真菌感染類似小章的病人,市三醫院每天都能接診二三十例,症狀輕一點的就是出現紅腫,瘙癢,嚴重的出現外耳道真菌感染繼發細菌感染,骨膜穿孔,中耳炎,流膿,暫時性聽力下降。不過一般聽力下降都是暫時性的,只要病情控制住了,聽力就漸漸恢復了。耳道真菌病容易發生在任何年齡,一般年紀比較大的老年人容易發,發病原因和平時習慣去掏耳朵有一定關係。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喜歡用掏耳勺,長期使用,在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就可能造成慢性或亞急性傳染,真菌進入外耳道後繁殖生長引起皮膚感染。
曾主任介紹,有三類人羣比較容易染上真菌: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者以及反覆、長期使用抗生素者。同時他也提醒市民洗完澡要及時擦乾水分,不要和別人共用掏耳用具,不要用抓過腳的手直接去抓耳朵。
耳朵腳氣的症狀
大多數的耳朵有癢痛感是因為真菌感染造成的,很多人喜歡用不乾淨的手指來掏耳朵。有的人患有腳氣病,用手指掏了耳朵後,把真菌帶到了耳朵裏,導致耳朵真菌感染,嚴重者會有耳朵裏化膿的症狀。真菌一般是在潮濕温暖的環境裏生長,當耳朵進水或進入其他液體物質時,更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外耳道被真菌感染後,症狀輕微的表現為耳道紅腫、瘙癢;症狀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會鼓膜穿孔、中耳炎、或是聽力下降。
千萬不要小看了耳朵真菌感染,耳道真菌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現在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發病。如果我們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時,真菌就會有可能進入到耳道內,之後迅速繁殖,最終可能導致皮膚感染真菌。
耳朵感染腳氣怎麼辦
夏季如何預防外耳道真菌感染,曾黎説,最重要的是保證外耳道乾燥,尤其夏季,洗頭洗澡後應馬上將頭髮和身體擦乾,避免洗澡水進入耳朵。其次,不要和他人共用掏耳工具,掏耳工具注意清潔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掏耳工具。掏耳朵時,兩隻耳朵不要使用同一根棉籤。此外,不要用手指掏耳朵,更不要用抓過腳趾的手去掏耳朵,以免手上的細菌進入耳道。
“如果耳部出現瘙癢、疼痛等症狀,不要擅自服用抗生素藥物,也不要擅自使用含抗生素的滴耳製劑。”曾黎提醒,這樣不但起不了治療作用,潮濕的環境反而有利真菌生長。
腳氣會傳染到其他部位嗎
皮膚癬菌具嗜皮膚角蛋白特性,易於定植在皮膚防禦機制薄弱的地方。可以通過皮屑、接觸傳染到各處,亦可在人和人,動物和人直接傳染。而手癬、足癬、股癬、頭癬、等等均可以由一種真菌導致。這個命名法叫做根據解剖部位命名法。通俗的説,就是這個東西長到手上就叫手癬,長到腳上就叫足癬。此類真菌不光可以引起表皮的各種損害:包括瘙癢破潰水皰硬化等等。還可以傷害毛囊引起脱髮,也可以侵犯甲牀引起甲癬(灰指甲);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羣,如艾滋病患者,甚至可以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內臟器官的真菌感染,很難治癒。
所以,腳氣不光會傳染到自己身上其他部位,還會傳染給別人。有腳氣的患者不要用手反覆抓撓患處,以免傳染到手上。家裏有這樣的患者,應該及時就醫用藥。避免混用拖鞋、襪子、毛巾等個人用品。不要把幾個人的襪子和內衣一起洗,自己的內衣和襪子也不要一起洗。
(2017-10-12)
麪包蟹多指黃道蟹屬或饅頭蟹屬的品種。麪包蟹頭胸甲為淺褐色;眼區具一半環狀的赤褐色斑紋;它體型較大,膏脂豐腴,肉質豐滿,是非常好的烹調食材。同時它可以説是全世界最多膏的蟹種之一,號稱“膏蟹之王”。因為其移動緩慢,活動範圍極小,故能儲滿全身蟹膏。它的膏脂封滿整個蟹蓋,味道不濃,卻有種獨特香味。蟹黃有清熱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腳癬等症;蟹殼有理氣止痛之功效。
秋季吃蟹就吃它,號稱膏蟹之王,蒸一個就吃飽了,還能治腳氣哦!今天美廚娘就教大家這道菜的做法,希望以後你們家的餐桌上又能多一道美味佳餚!
原料:
螃蟹四隻,鹽、黃酒、薑末、醬油、白糖、味精、麻油和香醋各少許。
做法
1.將螃蟹用牙刷或毛刷對着水沖洗刷乾淨(我將大夾上泥毛剪掉),放在盛器裏,肚皮向上(防止蟹黃外流)。可加一點鹽,味道更鮮美;
2.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和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3.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蟹肉成熟時取出。上桌時隨帶醋和調汁。
桔紅色的蟹黃、白玉似的脂膏、潔白細嫩的蟹肉,讓人垂涎三尺。
美食提醒:
1,麪包蟹市面上大部分是熟凍的,味道與口感遠不如鮮活的。
2,因為殼比較硬,最好都是在蒸之前就斬好,包括螃蟹腿也應該把殼先敲破,否則吃起來會比較費勁。
3,蘸汁的口味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自由調配,但不用也可以。
(2017-09-20)
有很多孕媽媽在懷孕後尤其是孕後期會得腳氣,奇癢無比,是藥三分毒,而且還不能用藥,越用手撓越是癢,有時候癢的難受,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雙臭腳切掉仍了。
不幸的我也是在孕七個月的時候得了腳氣,癢癢的很難受,又不想經常跑醫院,所以為了讓自己舒服一些,我也是經歷了尋方問藥,各種資料網頁翻遍,最後終於總結出幾條既方便實惠又安全無害的方法,在此和各位準媽咪分享一下,希望對有腳氣的孕媽媽有所幫助。
第一種,如果孕媽媽的腳氣比較輕微,只是掉點皮,沒有水泡沒有裂縫,也沒有奇癢無比,那麼這種孕媽媽只需要在晚上洗腳的時候放兩勺鹽殺殺菌,洗完腳擦乾淨後塗點橄欖油或者孕前用剩下的護膚品就行了。
第二種,如果孕媽媽的腳氣有一點嚴重,比較癢,有個別水泡或者個別腳趾縫有裂紋,那麼這類孕媽媽需要準備醫用棉球和酒精,用鹽水洗完腳後擦乾,然後用棉球蘸着酒精擦拭有水泡和裂縫的地方,可能有一點疼,需要忍耐。切記,千萬不要用手去使勁的抓撓,否則真菌會傳染到手上的。
第三種,腳氣比較嚴重的孕媽媽,需要準備大蒜,用生薑鹽水泡澡腳後擦洗乾淨,然後用生大蒜切開,擦塗在患處,可以多擦拭幾次,並且每天都要將自己的鞋襪消毒處理。
不管哪種方法都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沒有説用一次就會好的。所以,被腳氣困擾的各位準媽媽們要堅持,相信堅強的孕媽媽們一定能戰勝腳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