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海昏侯墓已經出土的竹簡、木牘上的殘留文字,參照歷史文獻的記載和考古發掘的成果,歷史學家初步釋讀得知,海昏侯墓有十餘種漢代紡織品。
網絡配圖
從海昏侯墓出土的《築墓賦》上記載着:長繪錦周塘中兮,懸璧飾廬堂。西南北東端兮……歷史學專家王金中大膽推測,這篇賦可能寫的就是劉賀墓的修築,文字傳達出一個信息:劉賀大墓的墓塘中,使用了“長繪錦周(綢)”進行裝飾,而且大墓西南北東全覆蓋了這種“長繪錦周(綢)”。“長繪錦周(綢)”的錦,在漢代是一種經線起花的彩色提花織物。由於其生產工藝要求很高,織造難度很大,因此其價格貴重如金。
在海昏侯墓主槨室的東室東北部,出土了青銅帷帳帳鈎。這些用於懸掛帷帳的鈎子都很小,如果用其懸掛如今的蚊帳,會因為鈎子太小無法掛住。考古專家認為,這説明當時懸掛的帷帳是非常輕非常薄的。在內棺的棺蓋上,人們也發現了絲織品的痕跡。這也驗證了海昏侯墓的墓塘中,耗費了大量的高檔紡織品。
遣策記載墓中曾有大量紡織品
王金中介紹,劉賀是從山東到江西的,這一北一南兩個地方都是紡織品的重要產地。特別是山東,歷史上曾有“齊紈魯縞”、“冠帶衣履天下”的美稱。因此,劉賀墓中應該隨葬了大量高檔紡織品。
網絡配圖
海昏侯墓出土的與紡織品和衣物有關的木櫝共三塊,皆是用線繩捆在漆盒或者衣笥上的籤牌。籤牌上寫明瞭漆盒或衣笥內各種紡織品和衣物的名稱、數量等,實際上是一張清單,所以也有人叫它“隨葬遣策”。海昏侯墓的籤牌編號到了34號,説明盛放物品的漆盒或衣笥至少有34個。出土的3塊籤牌上,就記載了漢代的紡織品丸(紈)、絮、絲、絹、緀、練、絳、布等八種,再加上《築墓賦》中的繪、錦、綢等,墓中或有紡織品共計十餘種。
而劉賀墓中會有哪些服飾呢?王金中推斷,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劉賀生前穿戴過的,這在史書上有零星記載;二是劉賀入殮時穿戴的,這在漢代有一定之規;三是劉賀帶入墳墓的,這些都放在漆盒與衣笥中,有籤牌為證。
史書中記載的劉賀最初是身穿斬縗,這是一種喪服,因為劉賀是應詔到長安去主持漢昭帝劉弗陵的葬禮。劉賀抵達長安未央宮後,“王(指劉賀)受璽綬,襲尊號”,這説明劉賀還穿戴過璽綬,這是古代印璽上所繫的彩色絲帶,既是一種高貴的服飾,也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而劉賀回到昌邑當庶民時,山陽太守張敞看到他“衣短衣大絝”,意思是穿着極普通的短衣和大絝(大絝,就是如今的褲子)。
網絡配圖
墓中紡織品難以完整保存
既然墓中有那麼多紡織品,為什麼在考古發掘中沒有出土一件實物?
據史料記載,公元318年,也就是劉賀墓建成不到400年,豫章郡發生過一場大地震,整個海昏縣淹沒在鄱陽湖中,墓室很可能被震塌進水。
公元900年前後,海昏縣重新浮出鄱陽湖水面,一幫盜墓賊將盜洞打入槨室西北角的衣笥庫,盜墓賊翻動砸毀庫中盛放衣物的漆盒、衣笥,再次破壞了海昏侯墓中各種珍貴的絲織品和衣物。
2011年,劉賀墓再遭盜墓賊光顧,盜洞嚴重破壞了墓葬的密封狀態,使得紡織品和服飾迅速氧化,遭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因此,墓中紡織品難以完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