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草根祖師爺左宗棠的逆襲之路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八卦

  現在電視裏邊很多選秀節目有個特徵,就是往往光鮮亮麗的人不大容易脱穎而出,倒是一些“草根”容易逆襲成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有這種心理,不太喜歡那些走得太順的人,覺得他們身帶光環,離我們很遠。而那些草根,一看跟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再加上演得又好,和我們心理距離就會比較近,所以草根選手往往在比賽當中容易完成逆襲。這節我們要講的這個人算是草根逆襲的祖師爺,他從很平常、甚至很低的位置一路坎坷走來,才成為了當時的一名重臣。這個人就是晚清的名臣左宗棠。

揭秘草根祖師爺左宗棠的逆襲之路

  左宗棠1812 年出生於湖南,1885 年逝世,活了73 歲。左宗棠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一直到50 歲前後才算掌握重權,出任浙江巡撫,任職到了省一級幹部,後來官至東閣大學士,入主內閣。大清朝是不設宰相的,大學士就等於是宰相了,用現在的話説,這就是“國務院副總理”或者“總理”。左宗棠61 歲的時候才出任“總理”,69 歲的時候出任軍機大臣掌管兵部,這才算是連兵權帶日常事務一起都管了。到後來慈禧太后還讓左宗棠跟各國的使臣打交道,掌管外交事宜。那時候也是他的巔峯時期,可以説是總攬內政、外交大權。

  左宗棠是漢人,而清朝立國的根基是滿人立國,在這個滿漢之間有很大鴻溝的朝代,一個漢人如果想要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不外乎兩點:第一個就是他必須得對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第二個就是他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立別人不能立的功。清朝注重軍事武功,從康熙時開始,大清朝軍功的獎賞一直都是最高的。左宗棠這一輩子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他辦好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大事,就是在19 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時候,左宗棠帶領自己的部隊,加上當時滿八旗的部隊,遠赴新疆與沙俄支持的分裂勢力阿古柏展開激戰,最後維護了國家統一,趕跑了沙俄侵略者。

  這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兒呢?讓我一一道來。1865 年,中亞地區的浩罕汗國一個叫做阿古柏的軍官,帶着自己的部隊入侵了中國新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並宣佈在這裏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哲德沙爾汗國。6 年以後,俄國出兵侵佔了西北的重鎮伊犁。1875 年5 月,這時已經65 歲的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而西征新疆的主力軍就是他當年裁撤湘軍的時候留下來的隊伍。左宗棠帶領他的軍隊按照先北後南的路線展開進攻,他們先是攻佔了烏魯木齊等地,迅速結束了在北疆的戰鬥,接着又在將近1 年的時間裏陸續收復了南疆的各個城市,最後逼迫在新疆統治了13 年的阿古柏自殺身亡。1881年,俄國把伊犁還給了中國,至此,新疆160 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全部被收復。如果按面積算,左宗棠收復的這些失地等於8 個湖南省那麼大,等於現在全國1/6 的國土。所以説,左宗棠是中國歷史上通過一場戰爭收復領土最多的將領,可謂是創紀錄了。左宗棠的蓋世功勳還被人寫成詩句傳頌至今: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首詩就是誇讚左宗棠的。左宗棠的功勳不只是收復失地,他在西北工作的時候,興修水利、修路、造橋、農墾、開荒,把一些軍事工業也引到當地,做了很多好事。此外,左宗棠還是洋務運動中非常出名的一個領袖,在當時和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前面我們講過,左宗棠是草根的祖師爺,因為他早年落魄不得志,將近50 歲的時候才掌握重權。而和他並稱的晚清名臣李鴻章、曾國藩等基本上是30 歲上下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都不像左宗棠這樣大器晚成。

  左宗棠家庭出身很貧寒,用咱們現在話説就是沒“根兒”、沒有背景。他父親是個窮書生,以務農為主,在農村一邊種地,一邊開個私塾教學生。但是左宗棠小時候表現出來的特點,就和很多孩子不一樣。左宗棠小時候就是神童,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四書五經基本上看一遍就能背,而且他不只是能背,在對對聯方面也很厲害。如果有人臨時給左宗棠出個對聯,那麼左宗棠馬上就能把這個對聯對出來。所以,村子裏的大人們一看左宗棠這樣聰慧,都説這孩子將來了不得,是個人才。後來,左宗棠發現只有科舉考中了,他的能耐才能有地方發揮,而在鄉下無論多大的能耐都只能用來種地。所以,左宗棠意識到科舉是自己晉身的一個階梯。

  1833 年,21 歲的左宗棠第一次進京趕考。當時八股文考試的試卷評判帶有主考官的主觀傾向,譬如説字跡是潦草還是工整,開頭結尾的文字是否準確,思想道德上有無瑕疵,等等。這些問題都看完後,主考官再看是否扣題,文筆是否優美,立意是否高遠,然後再進行評分。一般有大能耐的人看法可能跟多數人不一樣,左宗棠在答完卷子後覺得自己寫得挺好的,可這考卷拿給考官一看,考官就覺得左宗棠太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了,一肚子歪理邪説,於是左宗棠這次就名落孫山了。回去後,左宗棠總結了一下自己失敗的原因,知道自己寫的東西不受主考官的歡迎,於是他在1835 年第二次進京趕考的時候,寫了一些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東西。左宗棠文筆本來就好,這次考卷遞上他更是胸有成竹,覺得自己肯定沒問題,不是狀元、榜眼、探花,至少得是個進士。結果,左宗棠在旅店裏等了兩天,他在黃榜的進士欄裏沒找到自己,卻在謄錄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説起謄錄,或許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謄錄是説一個人有點文化,但達不到高水平,於是朝廷讓這些人到各個官府做個類似於秘書的工作。左宗棠很生氣,覺得造化弄人,於是回家去準備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一轉眼3 年過去了,左宗棠又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陰差陽錯地又沒考上。這一次,左宗棠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就從老家搬到附近的醴陵縣居住,在那裏開了個書館教書。左宗棠在當教書先生的時候,還給自己起了個號叫“今亮”,就是“今世之諸葛亮”的意思。左宗棠這是以諸葛亮自比,同時也是告訴別人他不是沒有雄心壯志,而是在等着識貨的伯樂認出他這匹千里馬。果然不負左宗棠的期望,他等着等着就有機會了。那時醴陵縣當地出了個名人——兩江總督陶澍。有一年,陶澍回家探親,醴陵當地的縣官趕緊安排廳堂館驛,做好接待工作,還打聽到陶總督這個人不好吃、不好喝、不好色,專愛探討學問,和人吟詩答對。説到文人,眾人就説起左宗棠來,説他有“今世之諸葛亮”之稱,對聯對得很好。醴陵縣官便投其所好,派人請來了左宗棠,讓左宗棠先在廳堂館驛這兩邊寫副對聯,讓陶總督感受一下醴陵縣的文化氣息。左宗棠向別人瞭解了陶總督的情況後,就提筆刷刷點點寫下了這麼一副對聯,上聯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下聯是: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這副對聯寫得很有技巧,從詞句上看十分文雅,而且內涵豐富,把陶澍怎麼得皇上賞識等寫了出來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歷;同時也把家鄉歡迎他的勁頭兒也給寫出來了。陶澍是個行家,這副對聯裏的典故他一眼就看了出來,頓時樂得手舞足蹈,説老家真有能人,文化水平很高。於是,陶澍就向人打聽這是誰寫的,就知道了左宗棠這個人。兩人推杯換盞之後,結成了忘年交。左宗棠憑藉着自己的能力,在這時候一“冒尖兒”,就和權貴結交上了。

  後來,左宗棠在胡林翼的引薦下又見到了林則徐。林則徐在虎銷煙之後挺失意的,路過醴陵跟左宗棠見了一面,和他談論了一下天下形勢。當時林則徐問左宗棠大清的隱患在哪裏,左宗棠説海上隱患最大。首先日本隔海相望,虎視眈眈地注視着中國;其次,英、美船堅炮利也在威脅着中國。簡而言之,就是“近憂在沿海,遠患在沙俄”。林則徐聽後感觸頗深,誇讚左宗棠是一個人才。所以早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20 年前,林則徐就已經預言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屬,而當時左宗棠只有38 歲。林則徐於是將自己在新疆多年蒐集的寶貴資料、制訂的戰守計劃全部交付給了左宗棠。左宗棠上任得掌大權後,之所以那麼重視北邊的沙俄,就是因為他知道其他國家想打到這兒還要隔着太平洋,而沙俄若是打過來了,一路南下,清王朝就很危險了。

  左宗棠後來又結交到了很多權貴,但是這些權貴在當時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到了1852 年,那些機會就來了。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從廣西起義就近打到湖南來了,嚇得當時的湖南巡撫張亮基急如喪家之犬,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給他出主意找左宗棠,説此人文韜武略天下少有,乃今世之卧龍。於是在1852 年,也就是咸豐二年的時候,左宗棠出山輔佐湖南巡撫張亮基,終於正式進入了官場,這一年他40 歲。張亮基把左宗棠請來後,讓他擔任秘書、師爺這一類的工作,負責想辦法、出主意。藉此機會,左宗棠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全權包攬整個長沙城的防禦工事。在左宗棠的指揮之下,所有事宜均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圍困長沙整整三個月,直至後勤補給不上,主動撤兵。

  長沙一戰,左宗棠聲名大振。1854 年3 月,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湖南巡撫幕府,長達6 年之久。那時候清王朝在湖南的統治已岌岌可危,長沙周圍城池多被太平軍佔領,各地農民起義又此起彼伏,左宗棠殫精竭慮,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穩定局勢;同時左宗棠開源節流,大力籌措軍械糧草,終於使湖南形勢轉危為安。所以當時朝廷裏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叫“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有句老話叫“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左宗棠的才能在湖南得到了展現,那麼,他又是怎麼得以在朝廷上脱穎而出的呢?這主要歸功於另一位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推薦。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但是他的飛黃騰達遠早於左宗棠,那時的曾國藩已經是朝廷説一不二的重臣了。曾國藩和左宗棠是好朋友,而左宗棠名氣起來之後,曾國藩就向朝廷極力舉薦左宗棠:先讓他在自己麾下襄辦軍務,隨後又將其派往湖南招募湘勇,再後來又藉機將左宗棠舉薦為浙江巡撫——這是相當於浙江省省長兼軍區司令員的重要職位。這個時候左宗棠已經49 週歲,快50 歲了。從那以後,左宗棠的仕途才一帆風順,掌握重權。

  雖然曾國藩對左宗棠有舉薦之恩,但是左宗棠卻沒有因為這就事事聽從曾國藩的。左宗棠在朝廷大政方面曾經多次跟曾國藩的意見不統一,只要他自己認為有理,就不會同意曾國藩的意見,還説“公事論不得私交”。為此,有副對聯還專門反映這事兒,説當時兩人因為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的,曾國藩很不樂意,説左宗棠比他資歷淺,卻跟他爭。由於左宗棠字季高,於是曾國藩就用“左季高”三個字作了副對聯:“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常相左。”意思是説左宗棠自認為挺高明的,跟曾國藩的意見不一樣也不改。左宗棠可是對對聯的高手,於是他馬上給對上了:“藩臣徒誤國,問爾經濟有何曾?”針鋒相對地回擊曾國藩。

  大家從這小事上就能看出來,雖説封建社會腐敗,常有官僚結黨營私、各立山頭,其實也不全是那樣的。但凡説到一代名臣,如果他只會貪污腐化,如果他的能耐不夠、人格力量不夠,不可能有那麼多人跟隨他,尤其是像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這樣的重臣。我們今天把左宗棠的奮鬥經歷重新理一遍,也許會使一些讀者朋友對晚清重臣的偏見多多少少得到一些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