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因為何至今未解?雍正皇帝究竟怎麼死的
滿清入關後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斃在圓明園離宮中。當時官方宣稱他是忽然發病身亡。《雍正朝起居注冊》是這樣記載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戌時(午後七時至九時)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寢宮發佈遺詔給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龍馭上賓於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由大學士宣讀硃筆諭旨,着寶親王繼位。”由於這些記載沒有明確説明雍正的病情及死因,致使他的猝死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並充滿了種種傳説。
在眾多的雍正死因中,很多專家根據史籍中的蛛絲馬跡推論,認為雍正很可能是因服食丹藥中毒而亡,然而這一説法仍有疑點。
在尋求不老術方面,雍正與歷史上的先行帝王相比毫不遜色。早在還是皇子時,他就對道家煉丹產生了濃厚興趣,還曾寫過一首《煉丹》詩歌頌丹藥的功效,並與道土往來甚密。繼位當皇帝之後,雍正更在宮內蓄養了一批煉丹道士,還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讚賞他“發明金丹之要”。大約在雍正四年(1726),即他暴斃前九年,雍正就開始服食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對藥效深信不疑,並將其賜給寵臣。一次,他贈“既濟丹”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君臣間還討論服用的方法。後來又賜給河東總督田文鏡,並告訴田,這種藥的藥性“不涉寒熱温涼,徵其效亦不在攻擊疾病。惟補益元氣,是乃專功。”雍正還勸其寵臣放心大膽地吃御賜丹藥,不用懷疑其藥性.因為自己對這種藥“知之最確”。
據有關檔案的記載,雍正八年春,雍正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祛邪”,雍正命百官從全國各地尋訪道家術士,蒐羅在身邊,如賈士芳給雍正按摩時還口唸咒語,婁近垣經雍正特批在宮裏設壇祈禱,張太虛、王定乾等人則在圓明園裏為雍正煉丹。專門記載清宮日用物品消耗的內務府流水賬《活計檔》就記錄了關於這方而的內容:從雍正八年十一月開始,在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下,陸續有大量木炭、鐵、銅、鉛製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物品被送進圓明園內東南角的秀清村,以後運送的數量越來越多,到雍正十三年止,雍正共下令向圓明園運送上述物品達157次,平均每月要運送兩二次,而雍正十三年以後(即雍正死去後)便戛然而止。
這些物品用來幹什麼用的呢?當然是用來煉丹,因為這些恰好都是煉丹的原料。據《活計檔》記載,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曾兩次從圓明園發出帖子傳達旨意,向大臣賞發“丹藥”。在這裏。“丹藥”二字明白無誤地出現在了清宮檔案中。從雍正對道士煉丹的興趣.對藥石性理功能的瞭解,和長期服食丹藥的事實來推測,雍正很有可能是因體內蓄積了過量的銀、銅、鉛等礦物質,導致慢性中毒而死。
然而,乾隆皇帝剛一即位,立即下令將雍正蓄養在宮中的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驅逐。上諭中説:“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説,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與俳優人等爾,未嘗聽其一言,未嘗用其一藥……令朕將伊等驅逐,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另據資料,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時,乾隆帝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閒話”。
試想,雍正暴斃,新皇帝剛剛即位,有許多事情等着去做,為什麼都置之一邊,卻專門為了幾個道士發佈一道上諭?究竟道士們犯下什麼彌天大罪,才令乾隆不容遲緩,在此時迫不及待地處治他們?乾隆怕道士們出宮後散佈雍正的什麼言行?又有關於什麼的“閒話”可能在宮中亂傳?這些都不能不讓人思考,去梳理真正的答案。再從乾隆上諭的內容來看,“未嘗聽其一言,未嘗用其一藥”,明顯與宮中《活計檔》的記載相矛盾,為何要如此表白呢?除了給人一個乾隆有意瞞天過海,為其避諱的感覺以外,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什麼理由了。
但是,由於缺少直接的證明,人們關於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推論也只能停留在猜測上,而且還有一個疑點:假如真是丹藥致死,那麼煉丹的道士必當誅殺無疑,為什麼乾隆只將他們驅逐出宮了事?
要解釋這個疑點,可以回顧一下歷史上唐高宗的所作所為。高宗之父唐太宗也是服食丹藥而暴亡的,但高宗擔心皇帝服丹致死的事情傳出去讓世人笑話,便將煉丹的印度方士那羅邇娑婆寐悄悄“放還本國”。人同此心,可以想像,如果雍正真是死於丹藥的話,乾隆肯定也不願讓天下人盡知,所以必須要替皇考遮掩事實真相。
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倒是難以解釋:歷史上食丹而亡的帝王並不在少數,像晉哀帝、明仁宗等都是吃長生丹藥巾毒喪命的,史書上均對其死因有清楚的記載,為什麼清朝卻諱莫如深呢?莫非除了服丹而亡之外,真的還有什麼世人不曉的玄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