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葡萄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1
最近李誠儒在錄製《誇就對了》時,中途退出了。
原因是他不想誇兒子。
這是一個夸人的節目,這一期的嘉賓是李誠儒和兒子李大海。
按照拍攝計劃,應該是父親誇兒子,但是李誠儒卻覺得:
“現在還不是誇的時候。”
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和他聊起李大海,李誠儒顯得很失望。
他一直想把兒子帶進影視圈,但是李大海卻選擇去當歌手、當監製、打桌球。
他看不上兒子的成就和發展,嘲諷兒子對成功的定義。
主持人問他:“您覺得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大海算成功嗎?”
李成儒瞪圓了眼反問道:
“你覺得呢?”
“枱球沒打出世界冠軍,演戲沒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歌也沒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這一陣連珠炮問得主持人啞口無言,甚至幾次想問問題,都沒法開口。
李誠儒也直接喊卡,走到旁邊穿上衣服準備離開攝影棚。
當兒子李大海看到那段錄像的時候,整個人都沉默了。
雖然説着不介意,但是本來玩弄着東西的雙手,停了一下,然後又用力握緊,還是泄露了他的情緒。
李誠儒對兒子的否定,已經不是第一次。
2013年,李大海蔘加一個都是星二代的節目《我不是明星》時,李誠儒也不斷否定兒子。
“你沒有能力,沒有本事,有什麼讓我誇的呢?”
“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樣的,你有什麼能讓我誇的啊?”
在親友助陣環節裏,他們視頻連線了李誠儒。
本來是想讓他為兒子助陣,沒想到李誠儒上來就是嘲諷:
“如果連這幾個都戰勝不了,那以後就別唱了。”
聽着李誠儒的話,李大海本來還有所期待的臉上,只剩下苦澀的笑容。
好幾次想説什麼,最後還是把話嚥下去。
本來要在台上唱歌的他,甚至打了退堂鼓。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一陣見血地説:
“我們究竟從哪裏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到更糟糕?”
父親漠視兒子的努力和認真,不斷抨擊他的自尊,只會打碎他的熱情和信心。
一個無論做什麼都不被看好的男孩,就像一個泄氣的氣球,無論如何,都難有動力。
2
知乎上有個提問:從小一直被父親否定的男孩,長大以後會怎麼樣?
其中一個回答是:
“自卑卻要強,做任何事都有無力感,半途而廢的事情數不勝數。
即使別人表揚自己,內心永遠覺得自己是個垃圾。”
父親從小就喜歡説他笨,就算成績考到全班第一,換來的只有父親一句嘲諷:
“你不過是走了狗屎運而已。”
高中的時候,他參加一個機器人比賽,獲得團隊一等獎,個人二等獎。
他滿心歡喜地拿着證書回去給父親看,父親説:
“説你不行就不行,自己只能拿個二等獎,靠別人才能獲得一個團隊一等獎,你有什麼好得意的。”
父親不知道,個人二等獎的名額只有5個,而他是學校唯一一個拿了個人二等獎的人。
一直在父親的否定和打擊中長大,讓他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
現在長大出來工作了,總是覺得自己難當大任,不敢爭取升職機會。
父親的批評和否定,就像繞耳的魔音,無時無刻在提醒着他,他永遠不行,永遠失敗。
那些從小到大都被否定的男孩,無論長大後有多大的成就,給自己的定義永遠都是“失敗者”。
看似強大的背後,卻藏有一顆易碎的心。
就像李大海,這十年來也做出了一些成績:
發單曲、作曲、配樂、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
在普通人眼裏,這些已經是很厲害的成績,可在李大海眼裏,這些始終難以成為他的底氣。
所以,在節目中,李大海看了父親對自己那番評價後,對自己下了一個評價:
“我深知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我也沒有那份運氣。”
無論做什麼,他都容易半途而廢。
他拍過電視劇,當過歌手,做過電影監製……卻沒有一樣能成為他真正的事業。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一個人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否定的消極的,那麼以後無論他多優秀,多努力,都很難成功。
因為就在他快接近成功的時候,他心裏就會冒出來一個聲音:
你不行的,你註定會失敗……”
一個經常被否定打擊的男孩,心裏很難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自信。
他只能來回折騰,想證明自己,卻又不斷懷疑自己。
3
著名心理學家斯賓塞曾説:
“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父親對兒子的態度,決定兒子人生的高度。
每一個男孩,最渴望得到的是他視之為權威和榜樣的父親的認可。
那些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的男孩,往往都是父親用肯定和鼓勵栽培出來的。
就像同樣是星二代的楊玏,就説過:
“一個奧斯卡,都比不上我爸誇我一句。”
比起李大海不斷被父親否定,楊玏是幸運的。
父親楊立新,給予他的從來都是支持和鼓勵。
在楊玏高中即將畢業時,他跟父親説自己以後想入行當演員,當時已經是老戲骨的楊立新第一個不同意。
因為他覺得當演員太辛苦了,更希望他去學商科。
但是從小就對演戲感興趣的楊玏,還是想去學戲劇。
楊立新沒有多説什麼,大手一揮,説:
“你想學你就去學吧,如果這四年當中,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不感興趣了,你隨時可以告訴我改行,我不會強迫你繼續學下去。”
楊玏在國外留學的時候,父親去看望他的時候,給他留了一封信。
父親寫道:
“無論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們永遠都在,這裏永遠都是你的家。”
這封信給了他很多信心和力量。
因為他知道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他做什麼,父親都是他的支持者,父母永遠都為他兜底,為他撐起一片天空,讓他自由飛翔。
楊玏在訪談節目《靜距離》也曾説起一件事。
當時他還在上海拍戲,父親在家裏看了他演的《何以笙簫默》後,給他發了一條微信。
父親説:
“我昨天看了你兩場戲,戲演得不錯,很細緻,向你學習。”
不僅僅在私下,當着觀眾的面,楊立新也從來不會貶低孩子,反而次次説起兒子他都給予無限的肯定。
記得在《金星秀》上,金星問楊立新,滿分10分的話,他會給兒子打幾分?
楊立新毫不猶豫地説:
“現在正在8分左右。”
而楊玏的回答也非常風趣自信。
他説:
“他9分,我10分,因為我畢竟是改良版的楊立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正是因為父親從來不會打壓他,否定他,才能支撐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變成現在的優秀演員。
也正是父親無限的支持和肯定,才讓他內心充滿力量,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父親成為他的支持者,也成為了他的底氣。
讓他有足夠的勇氣站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中央,為自己而活。
4
童話大王鄭淵潔説過:
“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渴望欣賞。
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父親一個小小的舉動,給兒子的,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李誠儒的兒子李大海現在已經35歲了,還在想盡辦法想要向父親證明自己,獲得父親的認可。
終其一生,都活在父親的陰影裏,終其一生都在跟父親、跟自己較勁。
35歲的他,想脱離父親,卻一直無法真正的自己展翅高飛,因為他沒有足夠的信心為自己而活。
父親沒有停歇過的否定,早已讓李大海畫地為牢。
而已經獲得父親肯定的楊玏,已經完全脱離父母,靠自己往更遠的方向走去:
2014年國劇盛典最佳新人男演員獎。
2015年第17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鋭獎。
前段時間,獲得品質新鋭劇星榮譽稱號。
還在籌備新項目。
相同的起點,但李大海和楊玏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一個還在折騰自己的人生,只為了得到父親的一句肯定。
一個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走出了自己的路,一步步往更高的地方走去。
5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
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紮在子女的心頭。”
對於男孩而言,父親的批評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武器,能由內而外地擊碎兒子的信心,讓他一輩子都困在原地。
相反,父親一句簡單鼓勵的話,是兒子成長的推動器,能幫助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曾有項研究調查數據顯示:
一個經常處於負面評論的人,潛能僅能被開發20-30%;
如果能得到肯定,就能上升到50%;
如果得到來自家庭的肯定,那麼潛能則可以被開發70-80%。
每一個男孩都是一支潛力股。
能讓這支潛力股發揮作用的,正是父親的肯定和鼓勵。
優秀的父親,不會做兒子的差評師。
教育男孩要放棄評判,放下完美情節,丟掉控制心,只留下愛。
唯有關注他的心情和感受,基於他自身的意願和發展,才能給他真正的滋養和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