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喜劇的本質就是諷刺的,就是批判的,喜劇真的不是單純的搞笑。能夠説出這樣一句話來,説明他離星爺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還記得那一年的《夏洛特煩惱》嗎?一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結果成了當時的一匹票房黑馬,以近15億的票房驚豔了國慶檔。
不過,它卻被評為了年度最受爭議影片”。為何呢?因為愛它的人如痴如醉,不愛它的人嗤之以鼻。其實,早在《夏洛特煩惱》拍攝之初就被人輕視過。
在《夏洛特煩惱》之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沈騰被那英的保鏢抓走了,隨後藉助那英的熱度,一舉登上春晚、憑藉《相約九八》走紅。
本身在該劇拍攝之初,導演閆非去找過那英,希望他能夠幫忙客串一下。
結果呢,那英問:這部影片的票房能夠賣出多少。
閆飛:至少20億吧。
聽到這個回答,那英雖然吃驚,但並不相信。隨後就説:就憑你們?20億?我不相信,我沒有時間,你們請別人吧。
那英拒絕了客串,但是該劇的這個鏡頭不能少啊!由此沒有名氣的馬小茜臨陣上場,因為兩個人長的非常相似。
事實也證明,馬小茜的效果比那英本人更好。雖然名氣沒有那英大,但是在氣質方面、演技方面似乎要比那英出色,影片中的鏡頭不多,但卻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012年馬小茜才出道,幾乎沒有人認識她。不過,憑藉《夏洛特煩惱》她也算是小小的火了一次。
最終,在《夏洛特煩惱》上映之後,票房一度飆升至10億,最終定格在了14.5億。
試想一下,如果那英沒有拒絕閆飛的邀請,那麼走紅的將不是馬小茜,而是她本人。
很可惜,因為一時的輕視,她錯過了一部15億票房的電影,機會就這樣從身邊悄悄溜走。
或許每一個音樂人都有自己的傲骨吧,有驕傲的資本,必然會生出輕視一切的態度,這是正常的一種現象。
其實,來自那英的輕視,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還記得當年的刀郎嗎,他與那英的是是非非,就這這麼來的。
2010年,刀郎是當時最火爆的歌手,《衝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紅遍大街小巷。他的聲音自帶一種滄桑的感覺,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也是他迅速走紅的原因之一。
當時,刀郎參選了“十年影響力歌手”的評選活動。他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銷售量達到了270多萬張,本以為會入選,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英是當時的評選老師之一,她堅決反對刀郎入選。給出的理由:刀郎的作品缺乏音樂性,不具有審美的標準,基本都是農民才會選擇的歌。
聽過那英歌曲的人,都會感覺到她的音樂帶有一種“感性”,而刀郎的比較傾向於現實。
兩種不同音樂風格的人碰撞,再加上審美觀點不一樣,自然會生出一種“自我優越感”,輕視之語也不在話下。
雖然刀郎最後落選,那英佔得了上風,可是她也得罪了不少網友,被噴的不行,這也是她這次輕視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