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麻喇姑死後葬於孝莊太后昭西陵東,現地面建築已無存,只剩一個寶頂尚在。
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約在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前後。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由於蘇麻喇姑天生美麗聰慧,遠近皆知,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進府當上了貝勒寨桑的二女兒本布泰的貼身侍女。這位二小姐不是別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雖然只有13歲,但已出落得像一個大姑娘了,明眸皓齒,嬌美動人。就在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長途跋涉到了後金都城盛京,與後金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成婚,當時皇太極34歲。蘇麻喇姑作為本布泰的貼身侍女,也隨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蘇麻喇姑隨已被尊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達北京。
這位來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從進了貝勒府以後,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她不僅蒙語講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滿語和漢語,特別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了全宮上下的稱讚。於是,她奉孝莊皇太后之命,充當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係。特別是在皇太極駕崩後,孝莊文皇后剛剛31歲,青春鼎盛便過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與她年齡相仿、一直獨身的侍女蘇麻喇姑,當然是她的最佳人選。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文皇后病逝。這給蘇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擊,使她陷入了悲傷、孤獨、無聊之中,這時的蘇麻喇姑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她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排解她的悲傷和孤獨,康熙皇帝決定把庶妃萬琉哈氏(後來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交由蘇麻喇姑撫養。胤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這時只有3虛歲。按清宮慣例,只有嬪以上內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對於康熙帝的這一安排,當然心領神會,感激非常,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為了報答浩蕩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的精力傾注到了胤 身上。
蘇麻喇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孜孜不倦的言傳身教,使皇子胤祹健康成長。後來胤祹成為一位頗有政治頭腦和才幹的皇子,曾多次奉旨辦理各種政務。在康熙末年爭奪儲位的激烈鬥爭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後,他不僅沒有遭到打擊、排擠,相反還被封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晉封為和碩履親王,授為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歲高齡壽終正寢。在康熙帝的35個皇子中,他是最高壽的。胤祹能榮列藩封,參與政務,並高壽而終,與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指點教誨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他對蘇麻喇姑的感情也明顯比其他皇子深。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蘇麻喇姑去世,終年90多歲。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她的這兩個特殊的生活習慣就連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們曾有不同的解釋,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過,她的身體卻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歲,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當然算是難得的高壽。
蘇麻喇姑園寢於雍正三年二月動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將蘇麻喇姑葬入該園寢內。這座園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由北到南有:地宮上建寶頂,前建園寢門3座、亭堂3間、大門3間,環以朱垣。門外建東西值房、東西廂房。寶頂位於園寢縱向中軸線上。
如今,蘇麻喇姑的寶頂依然存在,許多遊人慕名前往,去憑弔和懷念這位不平凡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