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員郭濤,是電視劇《父母愛情》裏寵妻愛子的革命軍人江德福,是綜藝《爸爸去哪兒》有點嚴厲又善於反省的石頭爸爸。
一直以來,“好男人好爸爸”人設立得蠻穩,還因此出了一本育兒書——《父親的力量》。
不過最近就是這本育兒書,讓他的人設崩了。
鄭淵潔作序,眾多名人力薦的郭濤神秘教子書,主打獨家“留白教育法”……
看了封面其實讓人蠻好奇的,但真正翻開書你會發現裏面的一些章節讓人初讀尷尬,再讀費解,身為媽媽仔細拜讀完可能會想要掀桌子。
一句話概括:書裏充斥着一個男人對育兒、對家庭、對女性的偏見和誤解。
只説書裏有一段讓人震驚的“第一次打女人”。郭濤描述自己一巴掌打醒前女友的操作,是讓其瞭解男人的底線,從此就老實了。
他寫這一段想表達什麼?有想過自己的妻子作何感想,十年後的石頭會怎麼看嗎?
看了之後只會讓人懷疑:這真的是一本育兒書嗎?
女人看了只覺得各種不適,這要是讓老公看了,日子還要不要過?
具體到現在的家庭,郭濤表示自己對妻子的選擇標準是温良恭儉仁。
現實體現是:要做一位稱職的媽媽,首先要做好沒有休息時間的準備……圍着孩子、老公、老人轉,同時具備自得其樂的心態。
可以看出,郭濤的育兒書理念,育兒主要還是妻子完成的,他的重要作用是從旁指導,比如在家庭會議上給大家佈置任務。
當然有時也親自上場。郭濤講到拍《爸爸去哪兒》,石頭的年紀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麼作為父親怎麼幫助他呢?就是吼、瞪眼睛,讓他很快安靜下來,快速自控。
石頭推了外婆,郭濤就吼他,然後屁股上狠狠踢一腳,罰站並警告:“再這樣就關小黑屋。”
……
身為媽媽,這本書你真的沒辦法心平氣和的看下去,因為某種程度上,它是一本反面教材。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直男癌娶到了好妻子,好妻子養了好兒子的故事。郭濤坐在家裏偷着樂也就算了。
但是把妻子的付出,算作是自己的成功;把養育上的粗暴偏見,包裝成見解的做法,真的合適嗎?
即使書裏能夠看出郭濤對孩子的愛,因為外界的批評他對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居高臨下的對妻子的感謝……
但還是無法掩飾大男子主義“嚴父式育兒”的硬傷——以愛為名的傷害。
2
我們之前不止一次談過大男子主義的“嚴父式育兒”對孩子的傷害。後台會收到許多留言。
像郭濤一樣對家庭和育兒抱有過時理念的男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另一位男演員楊爍的“霸道總裁式”育兒,就和郭濤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帶孩子一起參加綜藝,:孩子下車沒和他走一邊,他立刻黑臉大吼:“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
步行去房子的路上,楊爍又對兒子楊雨辰的走路姿勢不滿意,教訓道:“走路不會走嗎?腳尖衝前!重走一遍!”聽到爸爸的訓斥,楊雨辰乖乖地跑回去又走了一遍。
透過屏幕你都能感受到那種成年人透過權勢和力量上的威懾,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
節目裏楊雨辰沒有爸爸在身邊,就跟Jasper等一眾小夥伴玩得很開心。爸爸一出現,就呈現不敢大聲説話的糾結狀態。
可是楊爍身為造成一切的當事人,居然毫無知覺,反而認為是為了孩子好!
無論是楊爍還是郭濤,他們到底從哪裏找來了這種蜜汁自信,讓他們堅定的認為:簡單粗暴的嚴父式育兒,能養出一個陽光堅強自信勇敢的孩子?
3
父愛就只能是這樣刻板的樣子,不能柔軟嗎?
同樣是參加過《爸爸去哪兒》的胡軍,之前已經找到了答案。
胡軍之前對兒子也是標準的“嚴父”,絲毫不覺得訓斥吼叫的育兒方式有什麼問題。
可後來他發現,只要自己一回家,康康打個招呼就會逃離爸爸。
妻子説:“你知道嗎?你現在説啥做啥你兒子都是搖頭,隔閡和牴觸情緒超嚴重。”
也是在妻子的建議下,胡軍帶着兒子參加了前一季的《爸爸去哪兒》。
一開始,父子倆的磨合艱難又笨拙,一段時間的親密陪伴後,康康才慢慢打開了心扉。
有一次胡軍扮作牛魔王,問康康愛不愛爸爸,康康説“還好”。
胡軍蹲下來繼續追問:“那爸爸怎麼樣,康兒才會更愛他呢?”
平時酷酷的只説兩個字的孩子,終於説:“我希望爸爸多陪我。”
當時胡軍眼泛淚光。
在親子關係中,愛或許是天然身份的聯結。但真正的喜歡、信任,卻要你花心思去經營。
跟父母擁有彼此信賴的關係,是孩子成長的根基。關係到他的一生是否自信,會不會愛人,能否珍視自己……
現在,酷酷的小康總已經是個陽光少年,活潑的笑容越來越多。
4
曾經郭濤帶着石頭參加《爸爸去哪兒》,也是一對相當圈粉的存在。
當時小石頭不小心弄濕了被子,郭濤一頓發火。不管是同節目的嘉賓還是網友,都覺得這個爸爸太兇了,有點心疼孩子。
郭濤很快在微博上道歉,説:“發脾氣,只表示沒有足夠智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之後,就看到郭濤在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父子關係越來越好。他們反而因為真實不做作的表現,受到大家的喜愛。
説到底,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希望爸爸不只是心中一個高高在上的影子,而是個讓自己喜歡的人。
郭濤自己也在書裏説,原生家庭給過自己很多負能量。所以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也是有反省的。
但是現在從書中內容來看,反省明顯還不夠。
大男子主義的育兒方式和家庭觀背後,是一個男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的行為模式。
這樣的模式寫成書,可能就意味給更多孩子和家庭造成影響。
郭濤在書的開頭説:我們應該教會他的是不斷思考的方法,而不是讓他走一個設定好的人生。
道理都懂,只是説一套做一套。
他在書裏不斷提及的“北方男人性格”的傳承,“父親是用來仰望的”何嘗不是一種強加於孩子的設定?
何嘗不是用刻板的性別標籤和自顧自的養成大法,過早去鉗制和定義一個孩子?
可是我們必須明白:在長成一個出色的男人或者女人之前,孩子得先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不是麼?
而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首先需要的,是願意瞭解他們真實內心的父親。
向嚴父式育兒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