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當中最悶熱的已經到了,天氣熱出汗多,非常容易發生中暑。
尤其,嬰幼兒和兒童因為體温調節機制不夠成熟,對外界温度的變化不能很好地適應,相比成年人,寶寶更容易發生中暑,案例中的多多就是鮮明的例子。
當處在相同的環境中時,年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早早出現中暑的症狀。而且寶寶一開始中暑往往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非常容易被家長忽略。
“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在此特送上一份「預防中暑」指南,幫各位爸媽讓寶寶們遠離「中暑」的威脅。
01
為啥中暑離寶寶很近
保暖過度,尤其是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家長怕孩子受涼,地給孩子加衣保暖,導致幼兒體液減少,鹽成分丟失,細胞脱水,容易發生中暑;
幼兒在炎熱的環境中飲水量不足;
是幼兒在熱環境下活動過多。
02
中暑的症狀有哪些
在什麼情況下,媽媽們需懷疑寶寶有中暑的情況呢?如果您的寶寶量肛温或耳温超過39甚至40度(不建議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實際温度),同時合併下列現象時,需高度懷疑中暑的可能性:
雖然很熱,但可能不會流汗。(這是中暑最典型的現象之一)
皮膚會發紅、發熱,而且乾燥。
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着會顯得倦怠、甚至進入抽搐或昏迷狀態。
較大的小朋友會有頭暈、噁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現象。
03
仔細看,別讓寶寶中暑從輕度到重度
環境太熱了,超過寶寶自我調節能力,會出現體温升高、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這就是中暑。
NO.1 剛中暑
多汗、口乾舌燥、無精打采。
措施:發現寶寶有中暑跡象,立刻帶寶寶離開高熱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或有空調的房間。
用涼水給寶寶擦浴,促進寶寶散熱。
NO.2 輕度中暑
煩躁、乾燥灼熱、面部潮紅、呼吸加快
有些孩子手臂、小腿等部位會抽筋,甚至感到疼痛
體温較高,出現發燒症狀。
措施:如果寶寶已經發燒,使用退熱藥物幫助寶寶降温。
症狀輕微,清醒,給寶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溶液,比如給寶寶口服含鹽的冷開水。
NO.3 高度中暑
體温達39~40℃,出冷汗,皮膚濕冷;皮膚髮紅、發燙,並且乾燥無汗。
寶寶煩躁不安且哭吵,呼吸和脈搏加快,接着會顯得很疲乏,甚至發生抽筋或昏迷。
出現噁心、頭暈,失去方向感,表現得昏昏沉沉,對外界反應遲鈍。
措施:寶寶嘔吐比較厲害或者神志不清,將寶寶放到陰涼處,撥打120或迅速到附近就醫。
發生嘔吐時,讓寶寶頭側向一邊,吐出嘔吐物。
04
寶寶中暑後不宜吃哪些東西
NO.1 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
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NO.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NO.3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後,夏季應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如果吃大量油膩的食物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使胃腸道內大量的血液,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會感到更累,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NO.4 忌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