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只有控制好收放的力道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其實,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如果管得太嚴,孩子就會縮手縮腳,但如果家長管得太鬆,孩子就沒有規則意識。
很多父母不知道在孩子特殊的成長階段中應該怎麼去引導孩子,導致該嚴管的時候放鬆,而該放鬆的時候,反而嚴加管教起來了。
其實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既有規矩又相對寬鬆的環境,才能讓他的潛能最大化發揮。因此,在教育路上,父母需要做到“收放自如”,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該抓緊的時候要抓緊。
相信如果家長做到以下“三個放手”和“兩個抓緊”,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1、放手讓孩子獨立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認為孩子還小,隨時需要保護,比如孩子走路的時候,你怕孩子摔倒,就會不自覺地拉着孩子的手;孩子蹦蹦跳跳的時候,你會本能的頭皮發緊,能制止就制止;或者孩子自己穿衣服時,你因為孩子速度太慢,所以都幫孩子代勞了。這樣做不僅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這無形中是用“愛”在束縛他的成長!
家長需要相信孩子,該放手就放手,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變得獨立。
2、放手讓孩子試錯
孩子犯錯誤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無須過於擔憂孩子犯錯。只有放手讓孩子試錯,他才能練就強大的內心。孩子在犯錯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家長需要在一旁給孩子打氣就好。
愛孩子,就給他試錯的機會,那些被原諒過,被理解過的孩子,才能認真地回頭審視自己的行為,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3、放手讓孩子選擇
大量實踐證明,那些長期由父母幫忙做決定的孩子,長大後不僅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他們甚至會缺乏責任感,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所以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家長都需要尊重孩子,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需要聽取孩子的意見。就算自己不同意孩子的做法,也需要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以説服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選擇。
家長想要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那就需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學會如何決定,學會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其實是一種智慧,不要總是以“我為你好”為藉口剝奪了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4、抓緊培養習慣
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學習上,家長要讓孩子養成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提前做計劃,專心上課,善於提問,勤于思考等良好習慣。
生活中,家長也需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儉節約,待人有禮貌,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好習慣。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定性之前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立一個好的榜樣。只有樹立了規則意識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才會過得更加順遂。
5、抓緊培養能力
未來,真正有能力的孩子,走到哪裏,都會把自己變成一個鐵飯碗。
培養好的生活能力,能讓孩子學會自理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培養好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更好地交友,在社會如魚得水,不被孤立;培養好的學習能力,讓孩子能在學習中更上一層樓,培養學習的興趣。
當然父母在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的同時,仍要兼顧孩子天性的發展。要給孩子留有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發揮自覺、自重和自制能力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父母子女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該放手時就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