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只上了三五分鐘,眼神就開始飄移、身體左搖右擺、手上小動作不斷……
這個突如其來的特殊長假裏,數月的居家“空中課堂”學習,有些孩子似乎更加“叛逆”了:網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後作業不能靜心完成、不守規則難以管教……
這就是人們口中所説的“熊孩子”——像猴子一樣坐立不安、像熊一樣調皮搗蛋,不按照常理出牌,也不讓家長省心。特別是在一些常規的事情上,會給出讓人大吃一驚的回答或做出人們意料之外的舉措,讓人錯愕、無所適從。
活潑好動 VS 多動症,如何區分?
“這孩子特別好動,簡直一刻也停不下來,直到累極了睡着為止,這是不是多動症啊?”很多孩子家長都會有這方面的疑問。如何分辨“熊孩子”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呢?
對於愛蹦愛跳愛跑愛動,靜不下來,精力特別旺盛的孩子,我們習慣地稱之為“淘氣”。由於淘氣的孩子活潑、喜動,能安靜坐下來的時間比較有限,家長便懷疑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動症,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實際上,淘氣與醫學上所説的兒童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兒童的頑皮現象,後者則屬異常的神經發育障礙。
從醫學角度看,兒童的生理特點是:身體和心理發育都很迅速,但還不成熟,所以他們幼稚、天真活潑、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對外界的一切事物他們倍感新鮮,總想親自摸一摸,動一動,“實踐一番”;又因兒童的神經系統功能以皮層下中樞活動佔優勢,大腦的控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們表現活躍卻不穩定,衝動易激惹,有時候不聽從指令,也不像成人那樣坐得住,孩子貪玩、喜動、淘氣在一定程度範圍內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特點的正常現象。
但是若出現注意力受損、活動過多、行為衝動這三個症狀,就要注意了。
若兒童出現和年齡不匹配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動、衝動的行為,並且這些行為持續時間長,程度嚴重,顯著影響了兒童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多動症。
千萬不要僅把這些兒童認為是淘氣的、故意搗蛋的孩子。實際上這些症狀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着多動症孩子兒童時期、少年時期乃至成年時期的行為、學習、人際關係等。多數的多動症兒童可以出現學習困難、品行問題和情緒異常,嚴重時還會觸犯法律。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習和社會交往困難的問題逐漸突出,反社會行為、攻擊行為也比較常見。
三大表現,多動症預警亮紅燈!
多動症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簡稱。隨着社會的發展,多動症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多動症的發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兒童多動症總髮病率為4.31%-5.83%,估計全國有患兒1461萬-1979萬人,高於世界5.3%的發病率。常見於學齡期,男孩發病多於女孩,約為4∶1至9∶1。兒童的行為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在父母離異、文化程度低等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多動症發病率也明顯高於普通家庭。
目前,醫學專家已經可以明確地識別和診斷兒童是否患有多動症。如果“熊孩子”有以下表現,家長就應該高度警惕是否應考慮有多動症:
①和年齡不符合的注意缺陷、多動及衝動的行為,是正常同齡兒童沒有的表現。
注意缺陷的表現可能有:粗心大意、專注性差、溝通不暢、不善規劃、逃避用腦、丟三落四、分心走神、經常忘事等。
正常情況下,各年齡段注意力集中時間如下:
多動、衝動的表現可能有:動作不停、常坐不住、經常打鬧、難以安靜、被動忙碌、説個不停、搶先回答、極不耐煩、影響他人等。
②這些行為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長期影響。
③這些行為是孩子自身固有的,不是由於缺少關注,身體傷害,藥物濫用,疾病或環境的影響。
排除其他疾病因素,持續存在6個月以上就應該考慮多動症了。
學齡前階段難以發現?
多動症在學齡前階段難以被發現?多數專家認為,發展為多動症的傾向從出生就有,然而,直到孩子進入小學多動症的症狀才開始被關注。這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學齡前兒童所表現的多動症症狀是他們的成長階段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學齡前多動症兒童,程度與正常兒童不同,如伴有高度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障礙(如易怒或經常發脾氣),且這種行為會長期影響日常功能。隨着成長,其他孩子的這些症狀漸漸消失,然而多動症的孩子卻仍存在這些症狀,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差別越來越明顯。
因此,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觀察,多發現,更好呵護孩子的成長,及早發現,及時就醫,積極診療。
不同年齡段多動症的臨牀特徵略有差異:
多動症是男孩子專利?
好動,不停地來回走動,不聽話,自控力差,這些似乎只有男孩子才有的專利,其實女孩子也會患多動症,只是男女兒童在多動症的患病率、臨牀特徵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研究顯示,男女孩多動症的患病率不一樣,男性明顯高於女性,隨着年齡的增長,男性多動症的患病率有所下降,女性多動症的患病率則相對穩定。
女孩多動症和男孩多動症有很多共同的臨牀特徵,如注意力不集中,極易分心,活動過度,情緒和行為衝動,伴有感覺、知覺和認知功能缺陷,學業成績和社會功能差,精細運動不協調等。
但是女孩多動症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女孩的症狀一般較輕,伴隨的品行問題較少,攻擊行為等發生率較低。具體症狀可能有:作業拖拉,需要更長的時間完成;效率低下;閲讀理解差;經常丟東西,如鑰匙、卡等;話多;經常遲到;情緒波動較大等。
男孩女孩的這些差異可能與遺傳、社會和文化因素等相關。社會背景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男孩和女孩的要求有所不同,鼓勵男孩參加體育活動和競技性娛樂、遊戲,女孩則傾向於多參與安靜的活動,而有研究發現女孩一旦患多動重,功能損害相比於男孩往往更為嚴重,所以女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動更需引起家長的老師的注意。
多動症應如何治療?
懷疑孩子患有多動症要及時就醫,醫生通過專業的診斷確診後,對多動症的核心症狀和所導致的生活功能問題評估,進而制定治療策略。
多動症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心理治療和其他療法。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通過幫助患兒集中注意力,使患兒對行為治療、學業指導等反應更好。藥物治療須規範有計劃,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藥。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中樞興奮劑,它是有效和安全的,常用的藥物有哌甲酯;以及中樞去腎上腺調節藥物鹽酸託莫西汀。
2.行為治療: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行為治療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兒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使患者學會適當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為來替代不適當的行為模式。認知行為治療包括團體治療主要解決患者的衝動性問題,讓患者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選擇恰當的行為方式。
3.家長培訓:家長培訓是多動症兒童治療中一種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教家長如何在家庭環境中運用行為矯正的原則改善多動症患兒的症狀是家長培訓的核心。
4.學校干預:學校干預是對多動症兒童進行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多動症兒童臨牀診療指南所建議,臨牀醫師在治療學齡期兒童事不能孤立地工作,與家長、老師和其他學校工作人員的及時溝通是必須的,以監測疾病的進展和治療的有效性。
5.綜合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具體需要,合理選擇並綜合運用藥物治療、心理行為治療和個體化教育項目等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干預,從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狀和社會功能。
科普結束
醫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