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腫瘤的“從痰論治”,理論基礎是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

中醫在治療腫瘤的理論基礎上,還有一個“從痰論治”,之前跟大家強調過腫瘤的形成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臟腑功能的虛弱與虛衰,引起體內病理產物的堆積而形成的,而其中一個病理產物就稱為痰。

中醫治療腫瘤的“從痰論治”,理論基礎是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

中醫稱這種有形的病理產物就叫做腫塊或者腫瘤,那麼痰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要講這麼一個觀點,《皇帝內經》裏面講水液代謝,叫飲入於胃,遊於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這句話説的是人喝水進入胃裏面,通過脾的轉輸而上通於肺,而肺有一個宣發步散的功能,把人體的津液物質通過它的功能下輸到下焦,再通過腎的蒸騰氣化以後,輕者上升濁者排出體外,也就是小便,這也就是中醫理論中水液代謝的正常生理過程。

中醫治療腫瘤的“從痰論治”,理論基礎是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

如果這個過程不能正常的發揮,脾不能正常運化水濕,這時候會形成一種痰,也就是脾為生痰之源,當然五臟皆可生痰,每個臟腑功能的失調都可能生痰,這大致就是人體生痰的一個病理過程。

形成腫瘤的病理產物之一“痰”也分粘稠程度的不同

大致分為三種程度,由輕到重分別為痰飲、痰濁和痰濕,通常在講痰的時候由於其質地粘稠程度不同分為這三個概念。

中醫治療腫瘤的“從痰論治”,理論基礎是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

痰就是臟腑功能失調以後虛損不能正常的濕化水液陰津,形成的一種粘稠病理產物,流於臟腑組織之間。“痰”是可以遊動的,隨氣之上下無處不到,且五臟皆可生痰,水液代謝跟肺、脾、腎關係比較密切,心跟肝也同樣會因為功能失調,津液不能正常氣化,也可生痰。

並且“痰”比較粘稠,粘稠陰柔屬於陰性物質,所以不宜速去。

這一特點説明其在臨牀治療的時候,是比較頑固的一種,治療起來也相對困難,不同於虛氣補一補即可,治療“痰”的問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7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醫治療腫瘤的“從痰論治”,理論基礎是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