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嬰兒發育遲緩是智力低下嗎 有什麼措施治療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當下社會,低智兒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這一現象,也給廣大新手爸媽們敲響了警鐘,別隻顧着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悦中,要密切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症狀。

大多數孩子,在早期發現異常信號,並及早得到干預與治療,治癒的希望很大,仍舊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樣地生活。

​寶寶一點兒不折騰人,竟是低智兒?

鄰居小麗的寶寶,常被外人誇懂事聽話,她家娃只有6個月,卻很少哭鬧,大多數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肚子餓了象徵性地哼哼幾下,和其他動輒哭聲震天的寶寶相比,小麗的孩子實在是惹人羨慕。

小麗和家人,還一度以寶寶的聽話懂事而引以為傲,但沒想到小麗的閨蜜,卻殘忍戳破了她們的“美好幻想”。

小麗閨蜜生孩子較早,帶孩子方面相對更有經驗,她覺察到小麗寶寶的表現,有點像低智兒的徵兆,就勸説小麗,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小麗對此將信將疑,但還是帶着孩子去了醫院,沒想到檢查結果顯示,小麗的寶寶,真是輕微的低智兒症狀。

在醫生的建議下,小麗帶着寶寶,到康復中心做引導治療,經過半年時間,寶寶的智力達到了正常水平。

看着活潑可愛的寶寶,小麗眼圈紅潤地感謝閨蜜的善意提醒,如果發現再晚一些,那就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治療效果了。

這四方面問題,就是發育遲緩的“警告信號”

低智兒,在醫學上就是智力缺陷,是寶寶大腦在發育過程中,由於外界或遺傳的因素,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發育遲緩、停滯。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及早地發現異常信號,並且及時干預,低智兒治癒的希望就越大,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存在異常呢?

1)餵養困難

寶寶從媽媽肚子裏一出來,就會不自主地做吸吮的動作,這是人類的本能。

如果寶寶出生後,沒有吸吮動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仍然不會吸吮母乳和奶嘴;添加輔食後不會吞嚥,而且經常往外吐輔食;非長牙期也流口水。

出現以上幾種餵養困難的時候,就可能是大腦發育延遲。

2)不跟周圍的人互動

出生後3~4個月,寶寶逐漸地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感知,也會給周圍的人反饋情緒,如果寶寶的眼神呆滯,無論怎麼逗都不予理睬,就有可能是低智兒。

除此以外,如果寶寶很少哭鬧,即便3-4個小時不餵奶也不哭,尿了拉了也不吭聲,這就表示,寶寶給外界的反饋很少,有低智兒的可能。

3)運動能力差

一般來説,寶寶出生後3個月就會翻身,5-6個月就能坐一會,8-9個月就可以滿屋子爬,再大一點就可以蹣跚而行了。

如果寶寶學會每一種運動,都比正常情況下晚幾個月,這時也應該考慮,發育遲緩的問題。

4)開口説話晚

正常情況,寶寶7-8個月就在學説話了,從開始的“誒”“哦”等單字,慢慢學會叫爸爸媽媽。

也能聽懂父母的一些常用語,比如媽媽説“吃飯飯”,寶寶就表現出高興並可能有張嘴動作。

如果寶寶1歲後,還不會發簡單的單音節詞,就可能是智力發育延後了。

縱然寶寶成長髮育存在“個體時間差”,但上述四個發育遲緩信號,是大數據總結的經驗之談,爸媽們可根據月齡對寶寶進行觀察,發現異常苗頭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拿捏不準的情況下,家長也要第一時間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醫,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仍然可以擁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