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很愛開玩笑,脾氣很壞。那是因為父母沒有這麼做!
“媽媽,我還想玩一會”,每個老母親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當孩子在外面的時候,當每一次到達飯點的時候,孩子總會哭鬧着,不想回家,有的父母就會比較嚴厲,將孩子一把拽走,孩子不能抗拒,也沒得商量,只留下一聲大過一聲的苦嚎,聽的都讓人心疼。
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現象,就在我們小區下面的廣場上面,幾乎是每天下午都能看見,有些父母心軟,一聽見孩子哭就忍不住了,那你就在玩一下吧,咱們一會回去做飯;一次次的妥協,讓孩子養成了習慣,你只要不順着點,她就會開始這一套,哎。
還有些父母,則是和孩子商量着,“可以在玩,但是你現在得先回家吃飽了才可以,”相比較下來,這樣的的孩子往往到點就會給跟着父母回家,所以説什麼,事情都會有解決的方法,大人們不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定,他們就會一直跟你整些有的沒的。
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是該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時候了;當孩子開始不斷挑戰爸爸媽媽的底線的時候,就要開始建立規則訓練了;和孩子約定好遊戲時間:”玩幾分鐘。由孩子自己説,然後就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如果耍賴不同意的話,下次就不能玩或者只能玩一次。“就是和孩子約定好懲罰的方式和結果。
當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媽媽,我還要玩''的時候,就看孩子能不能遵守,不行的話就只能執行約定的結果了。讓孩子接受自然結果,幾次規則訓練之後,孩子就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了,一旦到時間,孩子就會告訴你該回家了。都説“無規律不成方圓”,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有些家長礙於情面,在外人面前對孩子不敢怎麼樣。
回家打掃衞生,不然就走。你認為孩子們會認真對待嗎?或者如果孩子抓住了你的弱點,下次他會耍花招來征服你。因為它有效。因此,我們應該堅持言行一致的原則。當父母在別人面前有一套教育方法,帶着一套回家,孩子很容易不聽你的。當他們知道自己不敢在別人面前做任何事情時,他們就開始顯示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孩子是通過大人得行為來了解事物的”這是大學時學院學前教育主任説過的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我們做的事情,立的規律孩子都看在眼裏。孩子會下意識去模仿你的行為,去根據你的行為來判斷這個世界,所以規矩不僅僅是小孩子的,也是大人的,要雙方一起執行才能奏效。
其實生活中還會有更多的遊戲和樂趣,當孩子再大一點,我們可以一起制定更多的遊戲規則:比如家庭任務分工,出遊地點,餐點材料等等,讓孩子能更多的參與,多提意見多做決策,做自己和生活的小主人,去增加自己的家庭意識。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輕鬆了,孩子已經能很好的運用規則意識了,他還會提醒你、照顧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和巧妙引導,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一起鬥智鬥勇的過程也是人生一種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