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提到母愛這個詞,媽媽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這種愛堅強、無私、偉大、不求回報,媽媽的懷抱是孩子“愛的襁褓”。
其實在孩子被愛的同時,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愛着媽媽,雖然他沒錢買東西還需要媽媽照顧,但愛都體現在行動中了,是一個真正的“行動派”。
媽媽整理房間時,女兒打碎水杯鍾女士是一名全職媽媽女兒希希剛滿3歲,前段時間的週末鍾女士在家帶娃,順便在家裏打掃衞生。
換了牀單被罩、洗乾淨衣服,就剩最後一步擦地了,鍾女士想着抓緊時間弄完,然後帶着女兒睡午覺。
就在她加速擦客廳地磚時,身後傳來杯子打碎的聲音,轉身一看女兒愣愣地站在原地,腳下是滿地的碎玻璃。
媽媽卻被感動哭了她的第一反應是有驚無險,還好杯子裏裝的是涼水,她趕緊把女兒抱到一邊,回過神後心中滿滿的感動。
因為幾乎是在杯子掉在地上的同時,她聽到了女兒説:我要給媽媽喝水。
她從來沒有教女兒這樣做過,女兒的這一舉動讓她很驚喜,跟打碎的杯子比起來,她這次收穫了女兒滿滿的愛,比任何事都珍貴。
孩子是個“行動派”孩子是不是愛媽媽,不必聽他説過幾次“媽媽我愛你”,因為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更多體現在他的行動中。
這就像是女生戀愛和結婚時,都期待另一半能夠説到做到,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愛。如果孩子在不經意間做過以下幾件事,那麼他是打心底愛着媽媽的。
孩子打心底愛媽媽4的個行為1)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第一時間分享給媽媽
小孩子天生佔有慾比較強,比如他不允許別人碰她的玩具,吃他的零食,但面對父母時他突然變得“大方”了。
當他手裏有好吃的會主動給爸爸媽媽嘗,把沾着口水的食物強行塞大人的口中,甚至會把幼兒園的菜偷偷塞進書包裏帶回家,因為他記得媽媽愛吃。
2)會心疼媽媽
幾個月的寶寶在看到媽媽表情悲傷時會掉眼淚,這是受到了情緒感染。
當他長大些後漸漸有了判斷能力,會在媽媽委屈、難過、辛苦時會心疼媽媽,例如很多孩子長了捨不得讓媽媽抱着自己走路。
3)會陪媽媽一起做家務
在做家務時寶寶總是在我們身邊晃來晃去,不一定是在搗亂,也許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忙。
當寶寶能主動幫媽媽做家務時,説明他把媽媽的辛苦看在眼裏,願意媽媽共同承擔家務,只要在寶寶能力範圍內,可以放手他讓它試一試。
4)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保護媽媽
孩子沒有我們高,平時可能會比較膽小,但在某一危險時刻,孩子會挺身而出下意識地保護媽媽。
比如有人跟媽媽大聲吵架、爸爸假裝輕輕拍打媽媽,或者周圍有危險的事情,都會讓孩子產生“危機感”。
他會嘗試用自己弱小的肩膀保護媽媽,跟危險的人和事對抗,不讓媽媽受到任何傷害。
孩子遠比想象中更愛我們看上去是孩子依賴於父母而生存,會惹麻煩、會惹父母生氣,其實這也是出於對父母的完全信任。
畢竟孩子能力有限,在他們單純的世界裏,愛媽媽就是要賴在媽媽身邊、一起吃美食、玩耍。
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愛分成很多份,給伴侶、給父母,但孩子的心裏只有爸爸媽媽,遠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糰子媽心裏話: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每一種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像鍾女士一樣,如果她當時沒有聽到那句話, 可能就會誤會孩子。
帶娃是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認為自己一直是愛的“輸出者”,實際上我們也經常被愛着。
【今日話題】大家的寶寶做過哪些讓你特別感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