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類能否獲得幸福的基礎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軀,他認為人的幸福感,受情緒牽動,而身體的健康狀況又能直接影響情緒的好壞,所以追求幸福的前提是保持健康。誠然,健康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總是健康的,而且還是身心雙重的健康。
隨着健康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人們對養生保健也越來越看重,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會在這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只為求得健康與長壽。不過養生之道也講究科學合理,否則不但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反而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今天我們要談到的就是四個常見的養生誤區,7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一、正確看待保健品
自從廣告誕生之日起,保健品就開始出現在大眾眼前。我國最早的保健品廣告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宣傳載體是各類報紙,當時很多的熱銷報紙都有大幅版面宣傳保健品。這類產品的形式多樣,有茶飲、丸劑、油膏和藥酒等等,製造商也喜歡用各種鼓動性言語描述產品的功效,以此吸引消費者們購買。
(民國時期的保健品廣告圖)
到了現在,先進的傳媒手段讓廣告行業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保健品廠商可以在任何地方宣傳他們的產品。無論是電視劇電影,還是新聞廣播,總會出現保健品廣告的身影。大規模宣傳帶來的效果是,使用保健品養生的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保健品盛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我國是個尊老重孝的文明國家,長大成人的子女總是牽掛着年邁的父母,除了衣食住行上多加關懷以外,子女們最希望的是父母能保有健康長壽的身體。為父母購買各類養生保健產品,某種程度上成了他們展現孝心的方式。
那麼,保健品到底是什麼?是否真的對健康有益?老年人能否使用保健品?這個問題只要瞭解下官方給它的定義就會清楚許多。保健品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它包含的有效成分,會對人體機能的調節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它本質是食品,而非藥品。
保健品設計之初是為某類特定人羣調理身體,所以它的價值體現在調節保養方面,而不是治療疾病。當前沒有任何一種保健品是被國家藥監局承認的治病藥物,並且,為了區分保健品和藥品,有關部門還明文規定,保健品的宣傳和包裝上不能有治病成功率等形容語。
然而由於很多不良商家此前過度誇大自家的保健產品,發展出了幾條針對老年人羣的營銷套路,比如免費體驗、送東西、化身晚輩打親情牌等等。這使不少老年人心甘情願地購買保健品,甚至因為太過相信它的神奇療效,把常吃的藥都替換成了保健品,王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王阿姨是個高血壓患者,平時每天都按時吃藥,沒出過什麼健康問題。但兩個月前,小區裏來了個保健品推銷員,他説自己的產品是專治“三高”的,有個老大爺吃了半年病都治好了,現在什麼藥都不用吃了。這讓王阿姨很心動,她仔細問過之後,也打算買來試試,要是有效果,自己也不用總是操心控制血壓了。
為了買這款保健品,王阿姨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聽這個推銷員的建議一下子買了三個療程,算下來能吃三個月,可是老老實實吃了兩個月後,王阿姨出現了很明顯的腦梗症狀。家人發覺不對趕緊把她送去醫院檢查,醫生一看血壓超高,再詳細詢問服藥習慣後,明確告知王阿姨,這是保健品害的。
醫生還告訴王阿姨,正規的保健品確實能輔助治療特定疾病,但絕不可能完全代替藥物作用。尤其是有慢性基礎病的老年人,可以適當服用適合自己的正規保健品,同時必須還要按時吃藥。所以老年人的第一個養生誤區就是,務必正確看待保健品,該吃藥還得吃藥。
二、太過消瘦並不好
從醫學常識的角度來説,肥胖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尤其是“三高”和心腦血管病這類慢性基礎病,所以大多數老年人都不喜歡肥胖,轉而追求瘦削的體型,稱“老來瘦”千金難買。但實際上,老年人若是太過消瘦,不僅不利於健康,還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
對於老年人體重和壽命的關係,外國某家機構曾做過專項研究,研究證明人到老年後,最健康的體重值表現為BMI指數時,在18.4至26之間,而這種體重值的老人往往看起來偏胖,顛覆了以往大家認為的越瘦越好觀念。
(BMI指數圖)
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是不能理解,老年人代謝功能減弱,身體對影響物質的吸收能力也降低了。如果沒有一定的脂肪儲備,遇到緊急情況時,身體會扛不住能量消耗。當然,這個脂肪水準也不能過量,否則還是會有“三高”風險。
換句話説,老年人只要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正常,不用刻意控制飲食,也完全不需要減肥。身體正常的老年人要是過於推崇“老來瘦”而去減肥,極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問題,這樣一來長壽的目的就更難達到了。
(老人過瘦的危害)
此外,身體異常消瘦的老年人還需引起警惕,因為身體很可能已經出現了某些疾病,比如癌症和肌少症。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覺得體型消瘦就是健康,尤其是原本很胖,短期迅速變瘦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早期的最佳治療時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三、科學晨練
晨起鍛鍊是很多老年人的習慣,老年人覺少,也都知道保持健康離不開身體鍛鍊,所以大多會把鍛鍊時間放在早上,不過若是晨練的方式不科學的話,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了。關於老年人晨練,有以下幾個常見的誤區。
第一,晨練並不是越早越好。老年人視力不好,太早出來晨練,天色還很暗,要是看不清路導致摔跤就不好了,而且,因為體質弱,抵抗力低,太早起牀晨練很容易被冷空氣侵擾,患上感冒。因此,適合晨練的時間應該在太陽出來後,這時的空氣最清新,温度也有所上升,對老年人很有好處。
第二,老年人不要空腹晨練。在晨練開始前,最好適當吃點東西,否則很可能會引起低血糖導致暈倒。第三,濃霧天氣也不要外出晨練。因為此時空氣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很容易對人的呼吸道產生傷害,對免疫力低的老年人來説,傷害就更大了。
第四,老年人最好不要在馬路邊晨練。這類地區的空氣質量很差,尤其是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物要遠高於其他地區,到了冬季,污染物更是遲遲無法擴散。老年人在這種地方晨練,只會給人體各個系統帶來持續性的傷害。
與此情況類似的還有陰雨天的林中晨練,因為缺乏光照無法合成氧氣,林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很高,老年人到此晨練會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嚴重影響正常的身體機能。最後,晨練強度不宜過高,老年人鍛鍊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鍛鍊項目也要以舒緩的類型為主,鍛鍊前後注意熱身和放鬆,才能達到理想的保健效果。
四、泡腳沒有那麼神奇
在很多健康科普類的自媒體文章中,熱水泡腳一直是公認的養生佳方,很多老一輩的人也都堅信熱水泡腳的好處多多,比如認為它可以治療失眠,能夠驅寒除濕,還能美容養顏。但實際上泡腳並沒有這麼神奇,歸根結底也只有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新陳代謝的保健功用,想靠它治病是不大可能的。
人在用熱水泡腳時,腳部和腿部的温度增高,血管擴張,血流速加快,身體的血液循環順暢了,自然會感到渾身放鬆,睡眠質量也有所改善,這才是人們感覺泡腳後會睡得更香的原因。但泡腳的實際功效也僅僅如此了,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可以證明它能治病。
更重要的是,對於患有特定疾病的老年人,熱水泡腳反而還有害健康。我們都知道熱水泡腳是促進血管擴張的,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説,泡腳水温過熱,時間過長,還容易加重病情,同樣的道理,下肢靜脈曲張和足癬患者等也最好不要經常用熱水泡腳。
總結:
現如今的老年人,雖然在保健養生方面有了足夠的重視,但對如何科學養生仍然缺乏瞭解。無論是熱水泡腳還是過度減肥,抑或是晨練和服用保健品,這些常見的養生誤區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就需要大家加深認識,將養生常識普及開來,讓老年人能夠正確地進行養生保健活動。
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言,想要獲得健康長壽,正確的養生保健知識是必需的。此外,還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保持心情愉快,做到身心皆健康,才能更好地向長壽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