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博士生育觀引熱議:生孩子是浪費人生,男人喜歡是因付出成本少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健康

“我以後不會有孩子,沒時間養,(因為)讓阿姨或者老人帶就是不負責,現在養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太不容易了。”

“我自己的一個粗淺的認識,在人的發展越好的情況下,他/她反而就不會想去生孩子。人生太有趣了,你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我有幫孩子寫作業那時間,我為啥自己不報個班,我為啥自己不去學習?我自己都還可以繼續成長,我為啥要中斷我的成長,然後去支持另外一個人的成長?”



這名女博士認為,生孩子就是在浪費人生。因為在她看來,人生很精彩,她還有很多事情沒做過、想去做。

如果自己生下一個孩子又想繼續去探索精彩的人生,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別人來帶。但自己生的孩子卻不親自養育,是非常不負責的表現。

所以為避免孩子因童年的缺失而成為一個心智不健全的人,她寧願不生。


而且,女博士認為,男人比女人更喜歡生孩子這件事,因為他們付出的生育成本比女人低。

男人可以只用幾分鐘就當了父親,而女人卻要為生育付出好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和精力。


女博士説,自己不贊成養兒防老的觀念:“如果咱們這代人都不生的話,到咱們老了的時候,養老院就會成為非常發達的產業。我不願意用我幾十年的辛苦,換‘我老了可能有人養’的一個可能性。”

不得不説,這位清華女博士的生育觀真是獨樹一幟,但也正因它的與眾不同,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有網友認為,女博士之所以不想生孩子,不過就是因為自私,只顧自己享樂:“説到底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如果一個個都不生,等你老了哪裏有年輕人來維持社會?全是老人,到時誰來為老人服務?”

“你不生不要緊,但不要在那鼓動。自己不生還要求別人不要生,還鄙視別人過得辛苦,這種行為不可取。”


還有人認為“俗話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已經結婚,生小孩雖然是自己的事情,但也是整個家庭和父母的事情。你不生小孩,就會導致整個家庭陷入痛苦之中,這時候你就是自私自利。”

“人一過五十,吃穿慾望就沒有了,懶得玩,也沒有什麼消費慾,最大的想法就是兒孫繞膝。當一對夫妻雙方父母均不在世了,真的很孤獨。當你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呵呵,説句不好聽的,感冒卧牀連給你端水遞藥的都沒有。”


也有網友支持女博士的想法,認為:“不想生孩子和利己利他有個p關係,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只要不違F不違反公序良俗都可以。”

“你要是生而不養,或者養出個垃圾,那就不是利誰的問題了,而是害誰的問題。孩子不是寵物,養寵物都要負責任,更別説養孩子了!覺得自己無法對另一個生命負責,而選擇不生孩子,沒毛病!”

“人活一遭利己很正常, 利他是無私,利己也不是罪,各有各的選擇而已,沒什麼可批判的。你品德高尚,願意利他,是你自己的事,但請不要強求別人那樣做!”


“人活一世,為自己好好活這一次,精彩些,開心些才是最重要的,生與不生都是各人選擇!條件允許的有意願就生,條件不允許的不想生的就不生,別扯什麼利己利國!去看看那些留守兒童,選擇生,就好好照顧。有多少人生而不養,養而不教?”

“正如她説的,生孩子自己不養,給父母帶,對孩子、爹媽和自己都是不負責任。一廂情願地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卻不能給他好的生活環境、優良的教育和全心的陪伴,這才是真的利己主義——自私地完成了自己所謂的傳宗接代使命!”


還有另外一名博士也發帖支持這名女博士的觀點,認為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認同她的觀點,是因為“生育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而清華博士是一件有門檻的事。”

“這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一個可悲的事實就是,他們平庸的一生裏並沒有太多能夠給他們帶來成就感的事情,於是生育便被描述成了一種“成就”,因為它足夠辛苦。”

“在這個語境下,平庸的人也能夠獲得那麼一點驕傲。然而,當你有能力讓自己的人生的每一分鐘,都變得有趣並充滿價值,就會發現生育是這世界上最不划算的人生體驗。”


看完各位網友的不同觀點,筆者大開眼界,本人比較認同後面一種。

筆者覺得:生育是一種個人選擇,你可以選擇生,也可以選擇不生。但無論選擇哪一種,都不需要徵求別人意見,也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唯一要做的,就是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心理學家曾説過,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在水平線以上的是行為,水平線以下的是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己。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只為了滿足外在要求而失去自已的人,既沒有尊嚴,也沒有價值感。

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只為了別人的期待和看法而活,就不會獲得真正的尊重和認同,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自己。

我們不應該為了別人的看法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關注自己的內心,保持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價值。


生育這件事也是同樣的道理——生和不生都只是你自己的事,沒必要為了別人的看法而隨大流。因為世界是多元化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應多元化。

選擇生孩子,應該是為了愛和對新生命的期待去生,而不是為“父母催、年紀大了、養兒防老、不生很奇怪”等其他外在因素去生。

生孩子是男女雙方思想達成一致後的共同決定,但因為社會和家庭的分工不同,所以各自所付出的東西又有不同,一切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所以就不要在説什麼誰付出成本低這種話。

生養孩子雖然會讓女性犧牲掉一部分自我和時間,但這個過程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它能讓女性的人生更加豐富,孩子也能夠給女性帶來物質所給不了的快樂和成就感。


那些選擇到了年紀就結婚生子的人,或許在他的內心,傳宗接代、享受天倫之樂等傳統觀念,就是他畢生所追尋的自我價值。

而那些選擇不婚、丁克的人,更多的是注重精神的享受和自由,那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

兩種選擇都沒有對錯,只能説他們都選擇了能令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他們都應當獲得同等的尊重。總之,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正確的。

就像這名女博士雖然有自己的理由選擇不生孩子,但並不妨礙其他像她一樣高學歷的人選擇結婚生子迴歸家庭。


比如前陣子那個因為辭職回家帶娃,引起熱議的清華媽媽馬蘭花一樣,她雖然也受過了良好的教育,但在她心目中,現階段沒有什麼比孩子和家庭重要。

馬蘭花與女博士同為清華畢業的高知女性,但在她們心目中,自我的排序不同,所以她們的選擇也孑然不同,這就是生命的多樣性。

但在不同中相同的是,她們都因自己的選擇而獲得了快樂,實現了自我價值,這就證明了每一種選擇都有它存在的必要。

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堅守自己的內心,不隨波逐流。

當你真的想清楚結婚生子的利弊,確定自己能承擔生育的責任,和它帶來的後果,依然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那就去生吧!因為新生兒和這個精彩的世界一樣,都很美好和值得期待。

你對這位清華女博士的觀點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簡介:旭説心語,分享故事,情感解答,期待與你共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