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孩子狗都嫌”,想必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玩笑話,並不以為然。可作為一名育兒博主,自己也親身經歷過,我這麼説吧:見過多少個兩歲的寶寶,他們身後就有多少個崩潰的媽媽。
如果你家有個兩歲左右的娃,問他吃飯嗎?不!睡覺嗎?不!洗臉嗎?不……總之不管你説啥,他總是要跟你擰着來,什麼都是“不”字當頭,要麼就什麼都是“我的”!
為什麼兩歲的孩子這麼“討人嫌”?自我意識發展的正常表現一位寶媽分享她和自家兩歲寶寶的日常:我給她做飯,她要吃麪;給她做面,她又要吃飯。我去個洗手間,她大哭大鬧不讓我去;吃飯只要我先坐下,她就非得把我拉起來。睡覺我只能側躺面朝她,否則一定會把我的臉掰過來。
反倒是孩子的爸爸,知道孩子脾氣倔,會跟她反着來。比方説想讓她吃啥,當着面説她不喜歡吃,端走。結果她一定會跳起來要吃……這簡直是天派來整我們的“小惡魔”(笑哭)!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叛逆期到了嗎?都説“可怕的兩歲,麻煩的三歲”!如果你家孩子也正在經歷,那麼要恭喜你,説明你家娃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孩子約從1歲半至兩歲,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慢慢發現自己與世界是分離的。幼兒構建自我意識的過程就是其自我意識敏感期,又被稱為“第一反抗期”。
這個階段,孩子通過學習説“不”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但孩子説“不”,和我們理解的“不”是不太一樣的。在我們眼裏是拒絕和反抗,但實際上孩子只為了強調和凸顯他的自我意識而已。
儘管如此,我依然看到許多媽媽,在孩子説“不”的時候會氣不打一處來。認為孩子“不聽話”、“叛逆”,甚至為此打罵孩子,親子關係也變得疏離。
90後寶媽@微涼説:我家兩歲熊娃倒很少説不,就只會哭,一個男孩子每天哭800回!吹陣風兒都誤他事,別人摸一下他也哭,想吃什麼、要什麼沒立即滿足,馬上就哭,每次我都忍不住想揍他!
很多時候,我們太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就容易忽視他的需求,大家會制止孩子“無理取鬧”,或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指令行事。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在破壞孩子獨立自我意識的發展。
孩子太過於“自我”,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行為過於自我,那能放任不管嗎?不能,在孩子自我意識構建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沒好好引導,一直任由其偏向發展的話,就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自私、專橫、霸道的壞毛病。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四個字:剛柔並濟。
比如,讓孩子刷牙他不願意刷時,可以問他:寶貝,你想媽媽陪着你刷牙,還是小熊和媽媽一起陪你刷牙?看似沒太大區別,實則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
如果孩子選擇其一,那這事就完美解決了。若他不選,那我們還可以通過其它遊戲的方式來引導。總之,換個孩子能接受的方法,這並不難,既要尊重孩子的“自我”,又讓他知道規矩和底線在哪裏。
當自我意識敏感期,遇上秩序和執拗敏感期,孩子的小宇宙爆發傳聞中“可怕的兩歲”,你以為就只因為自我意識敏感嗎?錯了,大多數孩子在這同一時期,還會伴隨着更讓爸媽抓狂的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
三者重疊,在孩子身上會發生什麼呢?你得啥事都按照他的意思來,否則一言不合就要哭鬧,甚至撒潑耍賴滾地上!
比如全家人吃飯,位置不能坐錯了,否則大家都別想吃飯;門鈴響必須他來開門,否則會立馬倒地大哭;坐電梯,一定得他來按鍵,否則就要重新再坐一遍……
然而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不是他非要跟家長對着幹,而是通過這樣的自我內在的秩序,來研究和發現自己身邊事物規律。
比如他發現:衣服一定要穿在身上,鞋子一定要放在鞋架上,玩具必須要按照位置擺放,電話響了必須先按接通鍵……
當他認準了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規律,就會不顧一切地要堅持既成的秩序要求。一旦他眼裏的秩序被打破,孩子就會感到非常受挫,甚至崩潰大哭等。
尊重孩子的秩序要求,幫助他順利過渡和成長蒙特梭利認為,兒童有兩重秩序感,即內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內部秩序感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身體不同部位和它們的位置;外部秩序感則指向他們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
孩子兩歲左右,會慢慢從內部秩序感轉向外部秩序感,對於感知的事物有強烈的追求秩序化的慾望。如果沒達到秩序要求,會出現不安、焦慮,甚至可能出現極端的應激反應。
要知道,這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我們要保護和尊重孩子的內部秩序,使其順利轉為外部秩序,最終使他能將規則轉變為生活常規內化。
如果你家孩子對事物也有着強烈的秩序要求,那麼不妨多詢問孩子的意見。比如,吃飯時問:寶貝,我坐哪個位置?坐這兒呀,好的。一會出去玩你開門還是我來開?電梯是我來按還是我抱着你按?
在很多人看來,兩三歲的孩子真的是“狗都嫌”。但要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成長最不容易,他們要在這期間學會3件事:認知自我,認知規矩,認知世界。
對一個懵懂的孩子來説,這真心不容易!他內心慌亂,表達能力卻有限,正是他為何“叛逆”的原因。然而,這種叛逆的本質,並不是要跟你對着幹,而是孩子自身成長的表現。
結束語所以,在確保安全、不違背基本原則和底線的前提下,其它事就順着孩子,讓他自由去發揮和探索吧!對孩子持以愛和包容,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孩子的3重敏感期自然能順利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