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時間排便的娃,暗示身體很健康!出現幾種異常,寶媽須明瞭
具體哪一個點排便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排便是否規律。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排便是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必備生理過程,排便就是排毒,儘管成年人的腸胃功能和消化系統已經十分成熟完善,可依舊存在便秘或者腹瀉的問題,而幼兒各項功能都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出現排便不規律、排異常便的問題,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寶寶的健康狀況。
排便的主要目的是排出身體內的毒素和垃圾,以保證身體內部的正常運行,如果像“貔貅”一樣“只進不出”,勢必會造成毒素和垃圾在體內滯留,給健康埋下隱患。
小寶寶缺少自主排便意識,可能會習慣性憋住或者便秘,那麼多久排一次是正常的呢?
對於新生兒來説,剛出生時,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排便次數較多,每天約排4~8次,出生後的前幾天,由於腸胃內還積存着胎兒期的胎便,為此排泄物呈現墨綠色,2~3天排完後變成黃色,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便,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
1~6個月的寶寶如果是純母乳餵養,排便次數為6~7次,便便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
6~12個月的寶寶每天約排便2~3次;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要排便一次。如果寶寶經常2~3天排便一次,或者是排便次數突然增多,都可能是異常的表現,需要及時尋醫查找問題所在。
由於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身體體質、餵食情況等等,都可能會出現差異化的排便次數,如果寶寶能在如下兩個時間段排便,説明身體很健康。
1、晨起後的一小時內
晨起排便是最利於健康的,腸胃經歷一夜的消化運作,體內的毒素和垃圾需要迫不及待地排出體外,最好是起牀後喝一杯温水,能促進腸胃的蠕動,繼而達到排便的目的,通常早飯後,食物進入胃部,擠壓腸道蠕動,會很容易產生便意。
2、臨睡前一個小時
晚上排便可以減少身體的毒素,體內毒素越少,對健康的威脅越小,睡前排便還能減輕消化系統的壓力,如果體內積累的糞便較多,會對大腸造成壓迫,可能耗損健康。
如何通過便便辨別寶寶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説,寶寶的便便千姿百態,不同餵養方式下產生的便便會略有差異,寶媽們可以從形狀、顏色、數量和氣味四個方面做判斷。
- 若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多為金黃色糊狀;
- 若是奶粉餵養的話,寶寶容易上火,便便略微乾燥,呈現淡黃色;
- 奶粉和母乳餵養的話,寶寶的便便和奶粉餵養的寶寶相差無幾,呈淺黃色或者略微深一些,但是又沒有純奶粉餵養的那般成型。
- 輔食加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開始變得粘稠,顏色偏暗,略微成型,接近大人。
1、泡沫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是黃色泡沫狀,可能是吃奶時吸入的空氣較多,導致腸道吸收不佳,寶寶會有胃脹氣的感覺。
2、紅色血絲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較為乾硬,像羊糞球,且伴有紅血絲,可能是便秘導致的排泄困難,在排便過程中過於用力而撐破肛門導致少量出血。
3、水樣大便
如果是半歲以內的寶寶,精神、飲食、睡眠各項指標均正常,可能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屬於生理性腹瀉;如果寶寶出現頻繁嘔吐且伴有低燒,便便呈稀水樣,可能是病毒感染導致的。
3、豆腐渣便便
豆腐渣樣便便是腹瀉的一種,可能是餵養不當或者腹部受涼導致的,如果寶寶攝入的糖分和澱粉含量較高,會導致腸道無法吸收,排出的大便很稀且伴有酸臭味,當然,也可能是感染病菌引起的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