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健康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前幾天中午,王先生在家休息,老婆和孩子都去上班了,他一個人懶得開火,就把在冰箱裏放了一週的一盤豬蹄拿了出來,在微波爐稍微熱了一下,當午飯吃了。
沒想到,中午吃完,下午王先生就開始鬧肚子,一下午共拉了十幾次,人幾近虛脱。除了腹瀉、腹脹,還發起了燒,體温高達39℃,他急忙上了家附近的醫院。
在醫院裏,王先生仍然腹瀉不止,並且出現了肝臟、腎臟、呼吸等多個臟器損傷表現,病情危重,最後甚至休克!
罪魁禍首可能是沙門氏菌
當天晚上,王先生被緊急轉送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搶救治療。截至昨天,王先生腹瀉次數明顯減少,體力逐漸恢復,身體情況趨於穩定,預計下週左右出院。
高建平副主任醫師説,每年夏季是引起腸道腹瀉的高發季節,但像王先生這麼嚴重的,而且自身沒有腸道疾病和基礎疾病,卻是很少見。
好好一個人,吃了一個豬蹄怎麼就引起休克了呢?根據實驗室大便培養初步結果,王先生是沙門氏菌屬感染,確切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結果。
沙門氏菌一種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傳播途徑為禽肉禽蛋,通過消化道致病,人感染後會出現發熱、腹瀉、嘔吐等典型症狀。一般來説,沙門氏菌攜帶者不可從事準備食物的工作,直到獲得醫生的許可。
杭州市疾控中心表示,人們攝入沙門氏菌時並不一定染病,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胃內酸度、寄居於腸道內的正常菌羣以及腸粘膜下的淋巴組織均具有抵禦沙門氏菌入侵的重要作用。但攝入的病菌過多或人體胃酸分泌減少,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羣失調及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全身抵抗力降低等各種因素,則易得沙門氏菌病。此外,沙門氏菌在60℃中15—30分鐘就會死亡,經過高温烹飪後,一般就能殺死細菌。
高建平副主任醫師認為,王先生吃的這盤豬蹄,“在冰箱裏已經放了整整一週,或許已經變質,滋生了細菌。微波爐加熱時又只稍微加熱了一下,而豬蹄肉厚,短時間沒法加熱透殺滅病菌,進入體內的細菌和毒素量又比較多,所以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
冰箱不是“保險箱”
“要切記冰箱不是‘保險箱’,熟的食物放在冰箱裏,放得時間久了,會變質。”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潘孔寒主任表示,冰箱裏可能出現的腹瀉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病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細菌如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彎曲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李斯特菌屬、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如果隔夜飯菜或冰箱裏取出的飯菜未經高温再次烹飪或加熱,極容易引起腸道感染,繼而引起腸源性腹瀉。這些病原體和毒素不僅容易損害腸道,還會穿越腸道粘膜,侵襲入血,隨血流到全身,引起血流感染、全身膿毒症甚至休克等嚴重的全身併發症。
高建平副主任醫師説道,一般感染性腹瀉者中以病毒感染為多見,而重症患者中,以細菌性感染為常見。幾年前的夏天,醫院還接診過一位在夏天吃了大量冰棍和火腿腸後突發嘔吐、腹瀉的女士,送到醫院沒到一個小時,就遭遇不幸。醫生在陳女士的血液裏,明確培養到了金黃色葡萄球菌,這很可能是大熱天食物未及時冷藏或儲存方法、温度不對,導致細菌污染,引起食物變質。
因此,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腸道門診就診,避免盲目自服止瀉藥而延誤治療。
如何防範沙門氏菌感染?
冰箱裏生熟一定要分開
每年的5月—10月是腸道疾病高發期,為此,杭州市疾控中心針對防範沙門氏菌,給市民提出了幾點建議:
1、食材一定要洗淨
雞蛋在烹飪之前,最好用清水充分沖洗外殼。因為雞蛋的外殼容易粘有雞糞,在加工過程中,尤其是半熟狀態的雞蛋,就有可能被雞糞中的沙門氏菌污染,成為傳播沙門氏菌病的禍首。肉類、蔬菜也可攜帶沙門氏菌,同樣需要做到多用清水沖洗,確保洗淨。
2、食品一定要煮熟
沙門氏菌在外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強,水中可存活2—3周,糞便中生存1—2月,在冰凍的土壤中生存半年之久,最適合的繁殖温度是37℃左右,因此常常在夏季導致人類食物中毒。但它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在60℃中15—30分鐘就會死亡。高温烹煮是最好的殺菌方法。像雞蛋,一定加熱至蛋黃和蛋清均完全凝固後,才能保證安全。
3、生熟食品分開存放和加工
生的食材中帶有沙門氏菌的比例高,而經過高温燉煮的食物中,幾乎沒有沙門氏菌。因此,家中的加工處理生鮮食物要用單獨的器具,如刀、案板和其他用具,生熟食物要用不同器皿分開存放,不要生熟混放。尤其是在冰箱裏,剩菜和生的原料(如蔬菜)不要混放,要有相對嚴格的分區,或者簡單包裝(如放在保鮮盒內)後再混放。盛放原料的容器不經清洗加熱消毒一定不要直接盛放做好的菜品,同時家裏的容器要定期用水煮等方法消毒。
4、喝經消毒處理後的開水,不喝生牛奶
5、便後、換尿布後、接觸寵物後和準備食物或就餐前,都應仔細洗淨雙手,特別是後者,更應如此。
6、生家禽肉,牛肉、豬肉均應視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況允許時,新鮮肉應該放在乾淨的塑料袋內,以免滲出血水污染別的食物。處理生肉後,未洗手前勿舔手指,或接觸其他食物,或抽煙。
7、每接觸一種食物後,務必將砧板仔細洗淨,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