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青蒿素……統編新教材如何介紹中醫藥文化
屠呦呦、青蒿素……統編新教材如何介紹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學是在中華民族歷經疾苦特別是疫病而不斷髮展起來的,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牀實踐經驗。
秦漢時期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系統論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療的原則及方法,確立了中醫學的思維模式,形成了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
東漢時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熱病的診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中醫藥的奧妙吧!
圖片源自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中醫四診是指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在語文三年級下冊“日積月累”部分提到了中醫四診。
向上滑動了解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
「聞診」,是指聽病人説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便發出的氣味。
「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
「切診」,就是脈診和觸診。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就是以手觸按病人的體表病頒部分,察看病人的體温、硬軟、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診斷。
圖片源自語文三年級下冊
古往今來的中醫學家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李時珍是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他的父親醫術高超,免費為窮人診療。李時珍從小便立下志向,要像父親一樣為窮人看病。在行醫過程中,他發現舊的藥物書中的信息不夠全面,會危害病人的健康,於是決定重新編寫一部藥物書。
圖片源自歷史七年級下冊
他有時上山採藥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就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他走了上萬里路,拜訪了千百個醫生、農民、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書上沒有的知識。他還冒着生命危險嘗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幾年之後,他回到老家,開始寫書。他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終於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
圖片源自歷史七年級下冊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虛心向名醫求教,四處奔走,廣泛收集民間藥方,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牀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後對症治療。
張仲景是中醫臨牀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後世稱為“醫聖”。
————統編歷史七年級上冊
圖片源自歷史七年級上冊
屠呦呦與青蒿素
在統編語文高中必修下冊收錄的《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中,屠呦呦生動地講述了發現青蒿素和開發新抗瘧疾藥物的過程,並指出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予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中醫藥學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這裏所舉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我的夢想是:在同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疾病的鬥爭中,中醫藥學進一步發揮威力,為維護世界人民的健康與福祉作出新貢獻!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統編語文必修下冊
圖片源自語文高中必修下冊
走向世界的中醫藥
中醫藥學不僅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也是世界醫學的豐富寶藏。中醫藥的診療方法讓許多人擺脱了病痛,從中受益。而神奇的中醫藥學也在順應時代潮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綱目》自問世以後,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後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
——統編歷史七年級下冊
圖片源自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