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如今社會上出現的一種新型幼兒園,名叫“成人幼兒園”。這是專門為已經成年的人準備的,幫助他們找回童年時無法體會經歷的快樂。

需要這所幼兒園的人,大多過得不幸福、無法與他人交流、相處,無法出去工作。

他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與他們在童年時,所處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案例

淑芬一直很得意,她覺得自己是這個小區裏最成功的媽媽。她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文靜、懂事,成績名列前茅,還彈的一手好鋼琴。

幾乎所有的人看到他孩子都會誇一句:“這孩子真是聰明又懂事。”

但這裏面不包括淑芬,為了孩子能繼續保持好成績、不學壞,保持自己在其他家長心中的地位,她對孩子從來都是打壓式教育。

每當別人誇孩子聰明懂事時,淑芬都會笑着接一句:“他呀,就是表面懂事,其實在家裏什麼都不幫忙做。”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當孩子約了朋友出去玩時,淑芬總是會拒絕。如果孩子偷偷跑出去了,還會遭到她的謾罵。淑芬覺得,只有嚴格的教育,才能養出好孩子。

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應該是淑芬最高興的時刻,孩子的成績,足夠被最好的大學錄取。一時間,淑芬的名字前,被冠上了“XX大學”媽媽。

她也以為,能夠靠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結果孩子畢業後,一直待在家裏不出門。當週圍鄰居詢問,孩子在哪就業時,淑芬總是又尷尬又生氣。

回家後,淑芬不停地敲着孩子的房門,在他耳邊一遍遍求着他,讓他出去工作,結果孩子就在那裏打遊戲,根本沒反應。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其實孩子比她過得更痛苦,每天機械地玩着遊戲,刷着手機,頭痛欲裂,可就是踏不出任何一步。最後,在朋友介紹的心理醫生引導下,才終於走出童年的陰霾,過上正常生活。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孩子幸福與否,與家庭有很大的關係,這4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很難獲得幸福感。

1、溺愛孩子的家庭

家長在任何事情上滿足孩子,按理説能讓孩子感到滿足,但是無原則的“有求必應”,實際對孩子是一種“捧殺”。

心理學家武志紅將溺愛劃分為了兩類:放縱式溺愛以及包辦式溺愛。

放縱式溺愛的家長,喜歡在任何情況下都滿足孩子,比如孩子的一個玩具掉了,一直哭鬧着想把它找回來,而全家人因為心疼,真的一天到處尋找。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等到孩子長大,想要的東西更多,而他又得不到時,很可能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

包辦式溺愛的家長,喜歡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這樣的孩子可能沒有上進心、不夠獨立,被養成“巨嬰”。而且這樣的孩子,性格大多自私、遇到問題就責怪別人,一直碰壁,得不到幸福。

2、實行“打擊教育”的家庭

很多家長為了表現得謙虛,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驕傲,很喜歡貶低他們。孩子取得好成績時,説他們不過是僥倖,孩子考差了一點,説他們沒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當初一個男孩在與母親吵架後,從高架橋上跳了下去,一些不懂的人表示:“孩子的抗壓能力也太弱了,連父母的話都受不了。”

而有一個評論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你永遠不知道有些父母的嘴有多毒,能長大的孩子都不容易。”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3、把孩子當養老工具的家庭

我國自古以來,都有養兒防老的傳統,但是,把孩子當養老工具的話,家長和孩子都不會幸福。

父母覺得自己撫養孩子不容易,孩子一定要有所回報。

但孩子打拼事業,賺的比較多時,嫌棄孩子不抽出時間陪他們;孩子工作普普通通,有時間陪他們時,他們又覺得孩子不爭氣。

孩子工資又高,又有時間陪父母時,父母可能嫌棄他們不結婚生孩子,孩子有對象的時候,父母又覺得這個對象不孝順。

其實,當父母把孩子當一個工具來對待時,永遠都不會感到滿足的。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而孩子又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想活在父母的控制下,不想做任何事情都考慮家裏的情況,在家庭和生活的壓力下,這樣的孩子怎麼都幸福不了。

4、父母爭吵不斷的家庭

每天在父母的爭吵聲裏渡過的孩子,應該是最難體會到幸福的。

他們要麼極度地封閉自我,不知道該如何和人相處,從朋友那裏獲得幸福;要麼學習了父母吵架時的壞脾氣,也是尖酸刻薄,喜歡挖苦他人,挑別人的錯誤,而看不到他人的好。

這些孩子在長大後,很難擁有愛別人或幸福的能力。

作家喬葉曾經在書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認識的一對夫妻朋友離婚,將年幼的女兒放在外婆家,有的人覺得很遺憾,希望能通過孩子促進那對夫妻復婚。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結果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沒多大感情,一開口就是:

“爸爸根本不負責,心裏沒有這個家,一天到底在外面鬼混。”

“媽媽也是,又自私又懶,沒有給我做過一頓飯,她都不知道我愛吃什麼。”

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在與他人相處時,是怎樣的情景了,可能一開口就先指責他人的過錯。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世界衞生組織於2014年發佈的報告顯示:

抑鬱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殘障”的致因排行中高居榜首,5%~12%的兒童及青少年患有抑鬱問題,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

1、專注陪伴

每天十幾分鐘的高質量陪伴和傾聽,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心裏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能夠體會到自己是被父母關注、愛護着的。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在這十幾分鍾裏,父母只需要陪在孩子身邊,聽孩子的吩咐就行,可以不用有額外的動作。

2、有效溝通

父母最常説的話就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其實很少有小孩子能到聽得懂大道理,家長希望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不如自己先以身作則。

而且溝通的前提是聆聽,父母需要真的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才能做決定。否則隨意判斷,會讓孩子受傷。而真正的理解,會讓他們有種被重視的幸福感。

3、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家長需要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工具或附屬品,可以用自己對待陌生人的友好、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意願。

能夠得到自由、民主,能順從自己意願的孩子無疑是能幸福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34 字。

轉載請註明: 下列幾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獲得幸福感,當爸媽的要反思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