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靶點發現,每天吃的這種食物,竟然促進了腫瘤轉移

果糖天然存在於水果及蜂蜜中,是烹飪和烘焙時常用的甜味劑,是甜度最高的天然糖,甜度大約是蔗糖的1.73~1.8倍。澱粉或蔗糖被分解後也可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果糖温度越低,甜度越大,即在口感上越冷越甜,而且在口中的甜味感來得快,消失也快,不會遮掩食品的其他風味,還具有良好的保濕保鮮作用,故被廣泛用於冷飲、汽水、果汁、酒類、麪包、蛋糕、果醬、蜜餞、罐頭、糖果、麥片、奶茶、酸奶、甜牛奶、甜咖啡、藥品和保健品,尤其低成本的果葡糖漿或高果糖漿,其在食品中的添加濃度甚至高於水果,但不具備水果和蜂蜜的其他諸多營養價值。

新靶點發現,每天吃的這種食物,竟然促進了腫瘤轉移

過去認為用果糖代替蔗糖,在相同甜度下可減少熱量攝入,其升糖指數也較低,有利於預防及控制糖尿病。不過,該觀點已經被否定,現代醫學認為果糖只是不會醉的酒精,也可造成脂肪肝、肥胖及成癮性,必須限制及預防上癮,否則容易造成代謝綜合徵。現代醫學認為果糖可能導致新陳代謝紊亂,增加心臟病、糖尿病及痛風發病風險,尤其果葡糖漿或高果糖漿的化學結構可刺激食慾,並可能讓肝臟將更多甘油三酯輸出至血液。此外,果糖可抑制體內微量元素鉻,而正三價鉻對於維持血糖、胰島素和膽固醇的正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代謝紊亂,果糖攝入過多還可增加癌症發病風險。此外,果糖還可幫助癌細胞轉移,而大多數癌症患者並非死於原發腫瘤,其實是死於腫瘤轉移。

2020年10月28日,英國《自然》旗下《自然通訊》在線發表韓國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的研究報告,探討了果糖促進乳腺癌轉移的具體機制。

該研究發現,果糖溶液與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相比,可顯著促進乳腺癌、腦腫瘤、肺癌、胰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細胞浸潤,而對卵巢癌、腎癌、骨腫瘤、肝癌細胞的影響不大。

分子實驗表明,果糖主要通過酮己糖激酶(KHK)信號傳導通路觸發乳腺癌轉移。酮己糖激酶又稱肝果糖激酶,屬於細胞核蛋白質磷酸激酶,包括KHK-A和KHK-C兩種形式,KHK-C可在果糖代謝的第一步將果糖轉化為磷酸果糖。對於果糖誘發的癌細胞浸潤而言,KHK-A(而非KHK-C)是必須的,而且高表達於癌細胞。

隨後,將乳腺癌小鼠分為6組:

·KHK-A高表達+生理鹽水餵養

·KHK-A高表達+葡萄糖溶液餵養

·KHK-A高表達+果糖溶液餵養

·KHK-A低表達+生理鹽水餵養

·KHK-A低表達+葡萄糖溶液餵養

·KHK-A低表達+果糖溶液餵養

結果發現,KHK-A高表達與低表達小鼠相比,果糖溶液與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相比,乳腺癌的生長轉移速度顯著較快。其中,果糖溶液餵養KHK-A高表達小鼠的乳腺癌生長轉移速度最快。

機制分析表明,在果糖的刺激下,富含亮氨酸重複序列蛋白LRRC59和細胞核轉運蛋白KPNB1將細胞質的KHK-A轉運進入細胞核。在細胞核中,KHK-A將酪氨酸3-單加氧酶/色氨酸5-單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H第25位絲氨酸S25磷酸化,YWHAH繼而將促進細胞轉移的蛞蝓(鼻涕蟲)蛋白SLUG5吸引至鈣黏着蛋白CDH1基因轉錄啓動子,從而觸發細胞轉移。

因此,該研究結果表明,果糖主要通過KHK-A促進乳腺癌轉移。從預防角度而言,對於乳腺癌患者,應該限制果糖攝入量,以減少轉移風險。從治療角度而言,KHK-A有望成為抑制乳腺癌轉移的新靶點。

新靶點發現,每天吃的這種食物,竟然促進了腫瘤轉移

英文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263-1#Sec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靶點發現,每天吃的這種食物,竟然促進了腫瘤轉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