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發現犯罪心理和他們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關係,所以最近幾年也開始在育兒領域有所建樹。

她指出,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有這幾種表現,那麼長大後多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飯桌上的哪些表現意味着孩子沒出息?

1、自私自利只顧自己

孩子在飲食方面多少都是有些偏好的,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偏食挑食,但是他們卻會對某一種或者幾種食物情有獨鍾。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看到了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便不顧他人瘋狂地把這些菜輸入到自己肚子裏,又或者乾脆把這盤菜端到自己的面前據為己有,完全不理會他人的看法。

這樣的孩子尤為自私,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長大後也會成為不顧他人的人,自然很難有大的成就。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2、挑剔發脾氣

即便是廚藝再精湛的父母,也不可能每一頓飯都做得讓孩子滿意,特別有的時候他們為了孩子的營養均衡,會做一些孩子並不是特別喜歡吃但是營養豐富的菜。

這時有的孩子就會非常挑剔,不僅不願意吃,而且還大發脾氣,甚至指責父母。當父母苦口婆心地和他們説這些菜的好處時,孩子也會拒絕接受,甚至直接把這些飯菜丟到地上。

這樣的孩子遇到一點不滿就情緒失控,以後進入社會很有可能會吃虧,當然也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自然影響他們的發展。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3、不注重飯桌禮儀

我國是一個非常講究餐桌禮儀的國家,但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卻全然不顧這些禮儀,不管父母怎麼説,他們都依然我行我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敲碗筷,有的孩子則喜歡不停地轉着桌子上的轉盤,當然也有的孩子喜歡在人羣中到處亂跑。

甚至直接在飯桌上做出一些吐口水,亂翻菜的動作,讓他人無比尷尬。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人願意和他們交朋友,飯桌上的百無禁忌有可能讓他們錯失很多發展的機會。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不要在公共場合喧譁打鬧

餐廳是一個公共場合,雖然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必須遵守社會規矩的制約,任何違背社會規矩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到他人,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我們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2、學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不僅是在飯桌上,在生活的任何方面,父母都應該教給孩子儘量做到和他人感同身受。

因為只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出現後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儘量避免不良行為的產生。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讓孩子委屈自己,而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自己所謂的自由。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3、講文明,懂禮貌

讓孩子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知道為人處世的社交禮儀。

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有着很大的幫助,因為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便會成為他們的優秀品質,伴隨一生。

所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讓孩子每一天都有進步有成長,即便未必能夠出人頭地,也一定能夠擁有自己的人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2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