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遊防中暑。 (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嚴雲岑/台北報導
專家提醒,在高温悶熱的天氣下從事户外活動,恐增加熱傷害風險,民眾應該要做好5點自我保護,若無法在一週前讓身體做好「熱適應」,也要多補水、穿着排汗衣物,且減少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間活動。
專家王英偉表示,熱天從事户外運動,最怕發生熱衰竭、熱痙攣或中暑,因此,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在出遊時,要穿着適合身體活動及環境的輕便裝束,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遮陽帽。
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夏季常見飆破36°C高温,王英偉提到,夏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民眾在該時段出遊,可儘量安排室內行程,減少大量曝曬機會。
▲夏天要做好防曬。 (圖/記者屠惠剛攝)
此外,夏天水分補充也不可少,但應該採「少量多次」,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一杯240c.c.;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
專家提到,熱衰竭與中暑症狀有些許差異,前者為噁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濕冷,後者則有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温升高,甚至昏迷等症狀。
王英偉提醒,夏天從事户外活動或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如果出現前述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温悶熱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温,如鬆脱衣物、扇風等,意識清醒者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