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陳壹
2022年一波疫情“倒春寒”,很多人被迫過上“隔離”生活,並對“解封”後的生活充滿期待。
而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一些地區已經“解封”,疫情過後最想做什麼事,也成了網絡熱議話題。
有人説,解封后肯定要大吃大喝,補償一下自己受苦的胃;
有人説,要帶着孩子去遊樂場、去海底世界,讓孩子也撒個歡;
還有人説,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就是見最想見的人,並對一直不敢表白的女神表白。
......
各種答案五花八門,但被提及最多的還是,疫情過後,一定要讓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健康康的,加強健康養生。因為,只有有了身體健康這個“1”,才有後面無數想做之事的各種“0”。
“疫情”的無差別“攻擊”,也讓很多人開始悟了——好好活着,比啥都強,尤其是以往養生意識不強的“年輕人”。
“我剛畢業不久,現在在辦公室泡枸杞。作為當代惜命青年,好好養生,我覺得不僅是對身體負責,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之前還不屑於我媽天天嘮叨讓我養生,現在每天沉迷於各種養生小妙招的我,只能説養生真香......”
不知從何時開始,隨手打開小紅書、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年輕人養生”已成為熱議話題。
在這些平台上,有關“年輕人養生建議”“年輕人養生食譜”“養生書單”“養生小課堂”等筆記隨處可見。
而據丁香醫生髮布的《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超7成受訪者因“疫情”改變生命觀,將“身體健康”視為人生頭等大事。畢竟“人沒了,錢還沒花完”,那就太虧了。
當然,如今年輕一代提及“健康”時,首先想到的遠非“不生病”,而是渴求擁有更高質量的生存狀態——吃得好、睡得香、皮膚好、身材棒、心理要健康......年輕人的健康養生潮,就此掀起。
這屆不敢體檢的年輕人,“疫後”開始惜命“養生”
在傳統觀念中,“健康養生”似乎與精力旺盛、身強體健的年輕人相去甚遠,更多是中老年人的事。
但隨着Z世代成為職場“主力軍”,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年輕人熬夜加班、手機不睡我不睡、失眠、抑鬱、脱髮、頸椎痛等早已成為生活常態。
而996、KPI、OKR、升職加薪、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等各種壓力,則如潮水般連綿不絕,不斷沖刷年輕人的身體和精神。
如今“跑步跑不過老媽、爬山快不過老爸”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的“健康焦慮”也很顯著。
《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90後與70前、70後、80後相比,反而是健康自評分最低的那波人,很多年輕人直言“不敢體驗”“不敢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智能相對論》就有個女同事,每年體檢前一個月,都會強行扭轉自己的生物鐘和生活狀態——堅決不熬夜、暫時停掉奶茶、每天強迫自己喝一大罐水等等,如此精心“備戰”一個月後,才敢去體檢,無非是想讓自己的體檢報告“體面點”。
對於自己身體不夠健康這事,年輕人心知肚明。
有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90後認為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事實亦然。CBNData在《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指出,我國超半數90後存在脱髮、掉髮、視力減弱的困擾,約四成年輕人有肥胖、運動能力下降的問題,以及三成人出現免疫力下降。
多重因素影響下,這屆不敢看自己體檢報告的惜命青年,開始拼命養生。疫情影響,則使得他們將對“健康的焦慮”轉變為“養生的行動”。
上述報告同樣指出,超九成90後有養生意識,超半數90後正在養生的路上。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健康養生,也成了一種潮流。
比如參加各種綜藝的年輕偶像,絲毫不隱藏他們滿滿的“養生欲”——《明日之子》中95年小姐姐葉禹含,首次面試都不忘拿保温杯;《青春有你》中94年的管櫟無論到哪,都要帶着五穀養生粉;而《中國有嘻哈》裏97年的rapper小白,一有空就要給自己燉燕窩。
至於“敷最貴的面膜,熬最長的夜”、“喝酒加枸杞,蹦迪帶護膝”的年輕人就更多了。別看年輕人花式養生有點“虎”,但健康養生的“求生欲”一點不假——哪怕逛個街,也要往商場按摩椅上躺一躺。以前聚會攢局去KTV是“常規操作”,現在推拿店、按摩店倒成了“打卡新寵”。
年輕人養生“三大法寶”:管住嘴、邁開腿、愛躺平
熱衷健康養生的年輕人,也樂於為其買單,且在健康養生上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
據央視財經在2021年5月發佈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顯示,健康養生在18-25歲年輕人消費榜單中,僅次於旅遊,高於教育培訓支出,名列年輕人消費榜單第二位。而融360發佈的《Z世代養生消費調研報告》也顯示,超半數Z世代每月健康養生消費超過500元。
看起來年輕人健康養生花樣頻出,但大抵可分為三類:
最簡單的是“管住嘴”。即通過選擇健康食品或者健康養生品、中藥等調理身體,是年輕人“養生”的重要方式,主要有兩大場景。
一是在日常飲食上,年輕人吃得更“養生”了。比如主打“0糖、0卡、0脂”的食品和飲料替代了傳統可樂,少油少鹽配粗糧的“輕食”以及各類代餐替代了常規外賣。這些產品,在滿足年輕人口腹之慾時還能緩解“增重焦慮”,成為年輕人新寵。
另一個則是年輕人開始熱購各種健康養生品以及中藥,更願意”保健“了。數據顯示,2021年“雙11”期間,天貓食療滋補營養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3倍,中藥下單人數同比增長近4倍,兩類消費中年輕人都是主力。
健康飲食之外,“邁開腿”運動,則是年輕人養生的另一種主流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自購健身器材,或前往健身房、瑜伽室等場所,藉助運動鍛鍊,走上“養生”之路。
據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健身人羣已達到3億,位居全球首位,且在快速增長中,到2026年預計將達到4.2億。其中,“惜命養生”的年輕人又是絕對主力。
除了飲食和運動,還有一種年輕人最喜歡的養生方式,就是直接“躺平”——去頤而康等健康養生場所足療、艾灸、按摩、SPA......享受“痛並快樂着”。
我們知道,現代年輕一族伏案做工作、低頭玩手機等,使其頸椎、腰椎、脊椎等身體部位或多或少出現損傷,這些問題通過“食療”和“常規運動”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於是,通過足療、艾灸、按摩等,疏通全身經脈、放鬆全身肌肉、排出身體毒素等,成了年輕人養生的新潮流,也是國潮養生的主流。
需求的增長,也倒逼行業的“量質齊飛”。如健康養生行業頭部企業頤而康門店在疫情期間停產不停工——既有針對提高免疫力的手法和穴位培訓,提升調理技術和手法,也有長沙月湖公園店等新店將在疫後順勢擴張,以滿足日益擴張的市場需求。
疫後國潮養生大趨勢下,如何讓年輕人“放心消費”?
隨着Z世代成長,年輕人正成為“國潮養生”的主力軍。
年輕一族熱衷“國潮養生”,既跟生活、學業與工作的壓力不斷增加,想從身體出發解決“健康焦慮”需求有關,也離不開國人文化自信日漸強盛後,對足療、 按摩、艾灸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越來越認同。
不過,儘管年輕一族敢於打破偏見“嚐鮮”,同時他們又非常“挑剔”——傳統的保健按摩場所,並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事實上,中國康養行業存在的諸如服務標準不明確、技師水平魚龍混雜、消費場景單一過時等問題,也是阻擋年輕人健康養生消費的攔路石。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要想抓住國潮養生大趨勢,加強年輕人對健康養生的認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用“剛性標準”破解“彈性摸魚”。
畢業於湖南中醫藥大學、有多年保健按摩行業經驗的頤而康頸腰業務發展中心主任舒珍坦言,以按摩為例,由於技師在學校學的只是基本按摩手法,因此在按摩一處穴位時,手該怎麼放,着力點在哪,該用多大力,實際上整個行業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有一個標準。
缺乏標準,就會導致顧客在體驗時服務穩定性差,企業在管理培訓不能有的放矢,職能部門在監管時沒有有效參考標準,發生相關糾紛時也無從判定,從而導致整個行業魚龍混雜,很多養生店服務也是“彈性摸魚”,顧客體驗自然無法保障。
不過,隨着行業不斷髮展,保健養生行業的各項剛性標準正在不斷出爐。以舒珍所在的頤而康為例,作為全國養生保健行業首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其先後制定了湖南地方標準《足浴、按摩經營服務規範》等各項標準、規範124項。去年6月1日,由頤而康牽頭起草的《保健調理按摩技術操作規範》國家標準,也開始正式實施。而這些“剛性標準”的出爐,也為年輕人加速擁抱“健康養生”,掃除了不少障礙。
(《保健調理按摩技術操作規範》附錄截圖)
其次,要用“專業鏈條”拆解“服務盲盒”。在健康養生服務行業,光有標準還不夠,還需要有人才培養的專業鏈條,畢竟服務業比拼到最後都是人才的比拼。比如養生店技師手法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決定店內生意的好壞。
尤其是隨着“國潮養生”流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生”大軍,如何為行業輸送足夠穩定的人才,為他們提供足夠豐富的個性化服務,是當下康養行業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去過頤而康的都知道,如果做足療,他們能夠提供30多種個性化調理方案。如果做艾灸,他們有自研的神氣灸、扶陽灸、督灸、十字灸、温通百脈灸等針對性調理方案,基本能夠做到“一人一方”。
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頤而康打通了“產學研”——不僅坐擁保健研究院,還有職業技術學校、頤而康頸肩腰腿痛專科醫院等技術平台,還與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艾灸學會等中醫藥科研機構持續開展尖端技法和項目研究。而這也是很多保健養生企業,接下來要走的方向。
最後,要用“科技賦能”打造“康養第三空間”。
俗話説,要想贏得年輕人,就要將企業服務融入年輕人日常生活場景之中,與時俱進,成為年輕人中的一份子。
年輕人去養生店“養生”,又不僅僅只是為了“養生”,而是為了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尋找另一個“第三空間”,好比他們曾經去KTV一樣。
於是我們看到,年輕人去養生店要麼呼朋喚友,要麼帶着家人同行,除了做保健養生項目外,他們有時還會把養生店當成“私人影院”,順便再吃個飯。
由於被視為“第三空間”,他們對環境要求也在變高——一客一換一消毒當然是必需的,在此之外,他們還會考慮店內綠植如何、空氣怎樣、店員服務品質打幾分、數字化程度高不高等等。因為這是“愛挑刺”的年輕人所在乎的。
因此,有人曾問我康養行業的頤而康,為何要斥資2億升級門店空氣系統,在每個房間安裝新風系統和負氧離子發生系統,提供媲美“長壽鄉”的空氣?為何要將綠植、中醫藥材種植在店內?為何要對店員按照空乘品質服務培訓?為何要苦心自研數十種養生餐品?為何要全部數字化升級?我只告訴他——你不懂年輕人,但頤而康懂,只有這樣面面俱到,才能讓年輕人“放心消費”。
結語
如果説飛機領航員是駕駛員的“指南針”,他能為駕駛員提供準確的方向,以免飛機“迷路”。那麼對每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來説,都需要一個行業領航員,這樣才能讓整個行業飛得更快,飛得更高。
疫後可以預見,國潮養生大趨勢將進一步上揚——通過平時健康養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將成為剛需。這就需要頤而康等龍頭企業持續為康養服務行業不斷輸出行業標準和專業人才,用科學和科技“靠攏”年輕人的同時,也用好技術的提升,讓康養行業“放心消費之路”越走越寬。
未來,隨着康養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頤而康”們,健康養生行業的”技術水準線“也有望越拉越高。而惜命的年輕人,也就可以越來越大膽地“放心養生”,“年輕人不敢體檢”或將成為時代的往事。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enghy2017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