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和基礎,在長大後很容易產生不夠親的感覺,
意識到這一點的小金,從孩子出生時就做起了全職媽媽,有的時候也會去丈夫開的公司上班,但都是帶着孩子去的,要麼就是提前下班,自己去接孩子,再和孩子一起去逛超市,逛商場,儘可能地陪伴在孩子身邊。
因為媽媽長久地陪伴,所以孩子和媽媽的感覺特別好,一有事情就會告訴媽媽,
一、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
不難發現,有的時候孩子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找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有的時候不會。這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對父母信任感的不同,進而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父母一吵架就覺得自己快要被拋棄了,爸爸媽媽該不要自己了。這樣的孩子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進而影響到成長。父母陪伴多不多,質量高不高,
因為內心安全感的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看起來樂觀,但是在沒有人的時候卻非常孤獨自卑,這就是安全感比較低的表現,不容易接受自己,而是選擇了迎合,這樣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二、父母對孩子有哪些錯誤的“陪伴”方式?
有的家長不是不知道陪伴重不重要的這個問題,而是用了錯誤的陪伴方式。比如孩子在一旁玩遊戲,玩玩具,而自己在沙發上打遊戲,看手機,這就是比較失敗的陪伴。甚至不能説成是陪伴,而是陪着而已。這樣的陪伴,當然會沒有作用。
今天孩子玩什麼項目,運動的內容是什麼,要跑多久,玩玩具的時間是多長……一旦讓家長陪伴孩子,這些清單式的任務就出來了。要知道,在陪伴中孩子才是主角,家長不能喧賓奪主,為孩子做出決定。
三、父母該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像那種爸爸媽媽自己在旁邊工作,做自己的事情,這樣的陪伴就是沒有很大作用的陪伴,甚至可以説是錯誤。因為親子沒有產生有效的交流,這樣的陪伴孩子並不會收穫太多。因而,家長需要和孩子產生實際的交流,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引導孩子,啓發孩子。
不重視陪伴的家長總會是那些説自己沒時間的家長,其實陪伴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塊來完成,有的時候零散的日常,也是父母陪伴孩子的好機會。比如在早餐吃飯的時候,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很好的機會,還有送孩子去上學的路上,這些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
在遊戲裏孩子很容易放空自己,用最真實的樣子面對家長。有的小孩子是不敢在父母面前犯錯的,因為會被批評,所以他們往往會掩蓋自己的不足和特點。
結語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陪伴”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