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萬病皆陰陽盛虛,本質都是胃氣虛,中醫用温熱脾胃來調理!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健康

陰陽就是胃氣,胃氣就是脾胃之氣,因為,人全身陰陽,都是脾胃消化吸收食物而滋養的,十幾天不吃不喝,全身陰陽都是死陰陽,所以陰陽不過是胃氣化生而已。因此,陰陽盛虛,本質就是胃氣虛,脾胃之氣虛。只是為了區分病症,所以分為陰虛陽虛。看到一些熱症,上火症狀,稱為陰虛火旺。

比如,發燒,肝火旺,心火旺,胃火旺,牙痛,長痘痘,咽喉腫痛等,下焦,大便火結,小便短赤。中醫見到熱,見到火,都是清熱降火,清熱解毒,清熱除濕。大用寒涼藥。這是千年來,中醫對火錯誤的認識,所以清代醫家鄭欽安説“滋陰降火,殺人無算,真千古流弊,醫門大憾也。”

看到有火,有熱,就清火清熱,那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 要知道為什麼有火?為什麼有熱?火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都是因為脾胃虛寒,中焦堵塞,氣機鬱滯,因為脾胃是人體氣機的最大樞機,脾胃不運作,氣機必然鬱滯,出現上焦的火不降,則熱,下焦的水不升,則寒,上熱下寒。所有的火,所有的熱,都是因為寒堵塞氣血,鬱而化火,化熱。

可見本質是寒,表現症狀是火,是熱。治病求本,應該是温熱散寒之後,氣血通暢,氣機條達,水升火降,火熱症狀自然就會消失了。如用清熱的寒涼藥,雖然去了火熱症狀,但是加重其本,會反反覆覆,久治不愈,甚至加重病情。

陰虛,就是血虛,精虛,等,氣血津精液,這些都是脾胃消化吸收食物,而化生的。只有脾胃之陽足,即是脾胃温熱了,才能化生氣血津精液,所以,人體陰與陽,都是靠陽化生的。因此,陰虛,本質就是陽虛。陰虛火熱,本質還是陽虛。

陽虛的症狀就更多了,現代人幾乎所有症狀,都是陽虛。因為脾胃之陽,即可化陰,也可以化陽。歸根到底,都需要白通,四逆,桂附理中丸,温熱脾胃,温中温陽。

現在常見的各種病,比如糖尿病,痛風,三高,結節,增生,腫瘤,等,哪一個不是陽虛?哪一個沒有寒凝血瘀,氣滯血淤?哪一個不需要温中温陽?哪一個不是因為寒堵塞經絡不通?

病,就是因為陽虛,就是胃氣虛,就是脾胃之氣虛。今天分享的每個觀點,在《黃帝內經》裏都有論證。

健康一定是自己的事!當你認為健康是醫生的責任、是醫院的責任,而非自己的責任時,不健康,已經在根本的層面上發生了,疾病也在來的路上。人生沒有永遠,來日並不方長。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吧!積極地面對自己健康問題,一個健康的身體,無論何時都是最重要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