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養娃開銷多,壓力大,寶媽想要全職在家帶娃,還要看家裏有沒有這個條件。於是老人們成了帶娃主力軍,這當中又以孩子奶奶和外婆居多。
我媽和我大姑都在帶孫子。不過我慢慢發現她倆有區別。同樣是奶奶,孫子同樣是快兩歲,我媽和我姑的待遇可不一樣。我媽説帶個娃輕鬆得很,晚上她還能抽空出去遛個彎跳跳廣場舞,週末還能和我爸一起去附近公園轉轉,或者來個遠足爬山什麼的。我姑就比較辛苦,每次來我家總説帶娃累,不僅身體累心更累,説自己付出這麼多換來的全是白眼,真是心寒。
同樣是帶娃,為啥待遇如此不一樣?難道真是子女孝與不孝的原因?我仔細瞭解了她們的生活,發現差別還在她們自己身上。
帶娃老人要注意:不想吃力不討好,就得守住以下底線。
出力有底線:別讓自己太累
説下我姑和我媽的區別吧!我姑屬於任勞任怨派,白天帶一天孫子,做做飯洗洗衣服拖拖地家務全包,等我表弟表弟媳下班回來還要給他們做飯,晚上要照顧我侄子洗漱睡覺,半夜還要起來幾回給孩子蓋被子提醒孩子尿尿,因為侄子晚上跟我姑媽睡。
我媽就不同,白天負責娃的一切,等晚上我弟回來後,孩子就交給他們了。晚上孩子也跟他們睡。這樣一來,我媽就能擁有難得的個人時間。有了這段放鬆時間,她不僅能好好喘口氣,還能休息得不錯,早上醒來接手孩子,也顯得更加精神抖擻。
不知大家有沒看出來,老人帶娃,不要一味硬撐,起碼要守住“自己不要太累”的底線。這不是自私,而是智慧。帶娃是個長期活,其中的辛苦瑣碎足以把人拖垮,況且人又不是機器。只有自己想辦法保存體力,才能將這個長期活好好地幹下去。
怎麼樣保存體力呢?跟子女提前説好,自己可以幫忙帶娃但不要全靠我,規定好各自的帶娃時間,比如晚上和週末自己就“下班”,讓子女參與即可。
出錢有底線:別讓自己太虧
有些老人看不得兒子工作辛苦,常常把退休金拿來給兒子補貼家用。但這樣的做法其實不可取。因為人性是貪婪的,俗話説“升米恩擔米仇”,老人給子女的金錢資助越多,時間長了子女就習以為常,哪天老人不肯給,反而會惹埋怨。
況且,退休後老人帶娃,本來就已經出了不少力,實在沒必要再出錢。給孫輩買點玩具零食就可以了,補貼家用,用不着。攢下來等自己生病有難處了,不必求人多好。
管教孩子有底線:孩子爸媽是主體,自己不越界
很多老人雖然出力多,但也干涉得多,因此讓子女不耐煩。都説隔輩親,年輕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爺爺奶奶總攔着,家庭矛盾就多。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管教工作本就應該由父母來做,爺爺奶奶只是輔助養育而已。只有確定了主要管教人,才不至於起摩擦爭執,讓孩子無所適從。
總之,以上這些底線彙總起來就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爺爺奶奶的”,因此無論日常照顧還是管教立規矩,父母都是主體,爺爺奶奶只起輔助義務。明白了這點,老人也不會太累,子女也不至於把孩子全推給老人,不體會養兒難,不知父母恩。
你家孩子誰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