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平時不注意清潔,導致很多的細菌從嘴裏進入人的身體內部。所以中國有句老話:“病從口入”,相對於成年人還好點,尤其是嬰幼兒,抵抗力比較差,一般生病都是吃東西引起的。
説到嬰幼兒生病通常因為食物引起的,很多家長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因為一歲之內的孩子大多數以母乳或者奶粉為主,生病的話怎麼會和食物有關係呢?也有可能和他們日常用品有關,比如奶瓶。
鄰居家的寶媽剛剛做完月子,沒有休完產假,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做起了一個背奶大軍的一員。媽媽每次上班之前就會把吸出來的母乳放進冰箱,一般都是備足一天的量。
孩子也是一直堅持着這種背奶式母乳,一切都是那麼按部就班地撫育着孩子。
雖然母乳是孩子最健康的食物,如果用清潔不衞生的奶瓶盛放,也會導致大量的細菌滋生。只有平時加強對奶瓶的清洗,最好用高温消毒的方法,才會把細菌全部消滅,而不是簡單衝燙一遍。
多數人覺得平時都是這樣操作,身體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由於成年人抵抗力比較好,加上細菌並沒有過度超標,但是相對於小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因此開水消毒並有起到真正消毒的作用,大家只是簡單用開水沖洗一遍,只是殺死瓶子表面一層細菌。其實還有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開水根本沖洗不到,也消滅不了它們。因此清洗奶瓶該從哪些地方入手呢?
有些小孩的奶瓶容量比較大,家長在清潔奶瓶的時候,只是清洗瓶身,卻忽略了奶瓶的死角和奶嘴部位。比如奶瓶蓋子之間的螺旋部位,這個地方最容易滋生細菌,也最容易被忽視。
一般幼小的孩子都比較喜歡睡前喝奶,家長把小寶寶哄睡之後,奶瓶長時間耽擱或者被家長忘記沖洗。這種情況提供了細菌大量繁殖的時間,等媽媽想起來清洗,也錯過了最佳的時期。
其實清洗奶瓶也是有步驟的,第一步便是把奶瓶徹底清洗乾淨,然後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徹底晾乾。家長認為清洗乾淨就算完成任務,但是如果沒有晾乾,一些水漬中也會有細菌,這樣也容易污染奶瓶。清洗也算是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