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寨卡病毒“盯上”巴西,國人應該如何防護?聽聽醫生怎麼説
1947年,科研人員來到烏干達一個叫做“寨卡”的森林,在那裏的一隻恆河猴體內,首次分離出“寨卡”病毒。沒有人想到,萬里之遙的南美洲,70多年後,會和這個奇怪名字的病毒有關聯。
2020年,人們更關注的是新型冠狀病毒。
到目前為止,巴西的新冠疫情僅次於美國,目前感染人數達128萬,致死人數超過5.6萬,每天新增好幾萬例。
壞消息不僅限於此,最近一種新型寨卡病毒感染,又開始在巴西成流行之勢,可謂禍不單行。
寨卡病毒於1947年在烏干達的一片名為“寨卡”的森林中,首先於恆河猴體內被分離出來,1952年在該地區人羣中檢測出寨卡病毒感染。隨後,該病毒在近赤道的非洲和亞洲地區傳播。不過,到2007年為止,全球還僅有14例確診病例。
寨卡病毒感染的暴發,此前已經在非洲、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發生。
2007年,寨卡病毒的首次大暴發發生在中部太平洋的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的牙浦島,在那裏3歲及以上人羣中,超過70%的人(約5000人)感染了該病毒。
2015年5月,巴西首次報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同時,塞卡病毒開始在美洲大陸傳播,不過多為散發,或者小流行。
2020年,一種新型的寨卡病毒突然在巴西迅速傳播。令人擔心的是,這種病毒似乎在不斷地變異,變異可能會導致該病毒的傳播能力越來越強。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還可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包括男女、男男性行為和口交傳播)和血液製品傳播,器官移植也可傳播;另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暴露,也可造成傳播。
生活在熱帶和温帶地區的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是主要的蚊蟲傳播媒介,而這些蚊蟲各類,也是傳播登革熱的主要蚊種。
研究人員已經在患者的血液、尿液、精液、唾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腦脊液、羊水和乳汁中檢測到寨卡病毒核酸。
寨卡病毒感染後,約20%~25%的患者會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
* 急性起病的發熱,以低熱為主。
* 全身瘙癢性斑丘疹。
* 以手足等小關節為主的關節痛。
* 非化膿性的結膜炎。
* 其他的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感覺倒錯、眼眶後疼痛、乏力等。
儘管聽起來可怕,稍微讓人欣慰的是,寨卡病毒感染者重症不多,需要住院的患者也少,死亡率暫時比較低。
但是如果是胎兒感染,由於寨卡病毒有嗜神經特性,可能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先天性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的發育問題、吉蘭巴雷綜合症、脊髓炎和腦膜腦炎等,孕婦要特別小心。
男性感染寨卡病毒。和生育率之間的關係不過人民人們研究人員以已經在今夜中檢測出在卡寨卡病毒,一項小型的研究表明,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在第7~30精子的平均計數明顯降低,從1.19億個降至4500萬個,感染後四個月才可能完全恢復。
目前的疫情主要在美洲地區,但由於蚊蟲可以攜帶病毒,也就存在着通過輪船、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傳入我國的可能。
既往在我國,也發現過少數的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因此,做好海關和口岸的檢驗檢疫,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蚊蟲叮咬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因此搞好環境衞生,做好消殺蚊蟲是非常關鍵的。
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主要在白天和傍晚活動並叮咬人,在這個時間段出去的人,要特別注意預防,避免蚊蟲叮咬。
性傳播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傳播方式,出國在外,特別是去美洲這樣的地區,要做好個人安全的性行為,積極採用保護措施。
醫療保健機構的醫務人員,或者去醫院的患者和家屬,也要注意避免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