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再玩5分鐘”兩個寶媽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好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媽媽,我想再玩5分鐘"這句話基本上在每個孩子的嘴裏都會出現,但是因為孩子的好玩會產生很多育兒問題,在這個育兒問題上的不同,能成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家長不同的管理態度,會決定孩子不同的思維模式。所以各位家長可能看看,下面的事例當中,有哪些是符合自己的管理方式的,而自己的管理方式,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小鳳的孩子平常都是自己帶,本來孩子是一個很貪玩的時候,但是小鳳堅持每次讓孩子完成了學習,在去玩耍。這樣下來孩子的學習效率非常的高,每次玩的也很盡興。
今年暑假,孩子被奶奶接到老家去玩了一個月,回來後發現規定好的暑假作業一個都沒有完成,奶奶也被氣的説這孩子夠難管的。
原來剛到奶奶身邊的時候,奶奶覺得孩子學習辛苦,每次孩子該要寫作業的時候,孩子都説"我想再玩5分鐘,等一下一定寫",奶奶心疼就説"好吧,那你等下再寫吧"。經不住孩子的請求,誰知道這玩着玩着就不寫了。等奶奶發現之後,叫他寫作業也不寫,這一拖就拖到回家。
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允許孩子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事情,孩子可能覺得事情是可以拖延的,反而會養成拖拉的習慣。
1、 規定好時間範圍,除非特殊情況,絕不能破例
孩子在養成習慣初期的時候,孩子是很非常遵循家長規劃好的時間和計劃的。但是隻要他們察覺到了這個時間和計劃是可以打破了之後,並且家長也沒有太大的反應,他們就會覺得家長的計劃並非重要的。從此他們就會隨心所欲並且一次次的試探家長的底線。所以在給孩子建立好規劃之後,不要輕易的打破,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2、 讓孩子明白計劃的重要性
小孩子在初步形成習慣之前,在潛意識中,除了父母的安排,還有潛意識當中會認為這樣的習慣動作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所以在給孩子安排時間規劃的時候。首先要跟孩子説明,你現在只是用多少時間完成了學習,那麼之後你就有多少時間盡情的玩耍。這樣孩子才會明白時間規劃的好處。
小林的孩子一直很聰明,雖然小林夫妻兩個對孩子一直管教很嚴,但是孩子就是會想出一些辦法來折騰一下。每次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都很磨蹭,都會説,我五分鐘之後馬上寫,但是小林每次都沒有答應。都要他立即完成。
有一次週末,夫妻倆有事出門,就讓孩子在家一個人寫作業,誰知道,等夫妻兩個回家之後,孩子一個字都沒有動。於是為了讓他記住教訓,小林讓他現在就把所有作業全部補完,在補完之前,不能出家門,不能吃零食的,不能看電視,不到11點不準上牀睡覺,直到補完作業才能離開書桌。從此之後孩子再也不提五分鐘之後了。
孩子的天性就如此,在培養孩子的習慣的時候,作為父母要非常的有耐心和信心,不能急躁,按照步驟來,才能讓孩子養成正確的習慣。
放平心態,不要生氣
孩子的精力是很旺盛的,他非常擅長和父母插科打諢,所以在讓孩子按照規定時間做什麼的時候,不要去花費時間關注孩子提出的問題,心平的等待孩子完成目前計劃的工作即可。生氣除了讓自己的不良情緒爆發之外,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孩子摸到自己的脾氣底線。
和孩子認真交流,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有些孩子如果沒有按照父母的方式來跟定計劃,那麼孩子可能其實有什麼想法沒有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其實父母可以好好的跟孩子交流一下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不是遇到了困難,如果父母能幫忙解決孩子的困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
和孩子交流溝通都是技術活,有時候父母隨便幾句話可能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所以對孩子説話,請一定要謹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