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總在抱怨,孩子吃飯要喂、穿衣服要幫、睡覺要哄,説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好,但是造成這些不良現象的都是孩子嗎?
家長在抱怨時又是否真正地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如果寶寶從小就沒有基礎的自理能力的話,那他長大之後就危險了。
為什麼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1. 家庭成員的無底線溺愛與縱容
當孩子承載着一個家庭的希望降臨時,許多家長都生怕孩子出一點事情。
在家時,不僅是父母幫孩子疊被子、穿衣服,爺爺奶奶也搶着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沒有機會去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情,自然也就沒有條件去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
2. 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為年齡小,學習能力低,不懂做事的程序和方法,看父母做好幾遍可能也無法真正掌握。
碰到實際問題了,便總想着求助父母,讓父母幫他們解決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僅是孩子沒有自理能力,有些家長都會習慣性地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
3. 沒有耐心
有些孩子在他剛入手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感興趣,開始接受與學習它,但是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它的興趣就消減了,不願意去繼續學習與深入。
4. 家長工作繁忙,沒時間去培養
有些家長工作繁忙到自己的作息時間都無法保障,更別説幫助孩子去培養自理能力了。
因為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時間短,可能只夠陪伴孩子玩耍與看書,卻無法多擠出時間去教育孩子自理能力的相關知識與鍛鍊。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 家長以身作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是孩子的老師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的事自己幹。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疊好被子、整理好衣物,暗示孩子爸爸媽媽這樣做了,孩子也要向爸爸媽媽學習,學習疊被子,整理好自己的內務。在父母優秀榜樣的潛移默化下,孩子就會投入學習,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2. 給孩子提供獨立鍛鍊的機會
家長不要總想着什麼事幫着孩子做,要讓孩子有一些可以獨立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着自己疊被子、吃飯、上廁所。
家長可以在旁邊看着,時不時對孩子的某一做法進行指導與糾錯,在孩子遇上不會解決的一個關節時,也不要主動去幫助孩子,多多鼓勵,給點提示,給孩子完全獨立鍛鍊的機會,這樣孩子從中得到了啓示與方法,就會對提高自理能力的鍛鍊機會充滿熱情與信心。
3. 使孩子樹立生活自理意識
這一步可以説是培養自理能力的起點,使孩子意識到養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當孩子在思想上與父母保持一致,從行動上主動配合父母的培養就變得簡單多了。
不僅父母在培養時不花費太多不必要的精力和時間,孩子內心的接受程度也會越來越好。當孩子主動去求助於家長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時,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就已經完成了。
4. 將教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當家長忙碌,沒有時間去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時,這些家長就可以選擇平常的點滴時間去教育。
比如:和寶寶吃飯時,讓寶寶模仿自己吃飯的步驟與做法;孩子刷牙時,站在他身邊,一步一步地去教。其實教育並不一定要固定抽出一個時間段,也可以像這樣慢慢地,一點點地將培養自理能力的要點和孩子説。這樣子更助於孩子對新知識的吸收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