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石斛這種植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它是一種珍稀的藥材,不僅身價昂貴,而且藥效奇特,自古就被稱為人間的仙草。不過,石斛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嚴格,不僅要保證適宜的温度和濕度,而且還要沒有任何的工業污染。所以,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工栽培成功的先例。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使得石斛的價格與日遞增,甚至到了一株難求的地步。那麼,當普通人羣需要這種藥材的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根據一些老中醫的介紹,在傳統的中草藥裏,有一種藥材可以代替石斛,雖然它的身價不高,但藥效卻絲毫不減,甚至還被中醫界譽為石斛的姊妹,它就是金黃澤。
金黃澤又被稱為聚石斛,無論是它的藥性,還是它的功效,都與石斛非常相似。根據《全國本草綱要》中的記載:“聚石斛,別名金黃澤,是一種附生植物,大多生長在喬木的枝幹上,或者是長滿青苔的巖壁上。它株型小巧,花色嬌豔,無論是花葉,還是根莖,都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是對肺火旺盛引起的咳嗽痰喘,以及感冒引發的支氣管炎,都有着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金黃澤還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如果出現了胃痛胃脹的症狀,也可以用它進行調理。”
按照專業上的劃分,金黃澤屬於蘭科植物的範疇。由於它天生具有喜暖怕寒的特點,所以,只有在温暖濕潤的亞熱帶地區,才能找尋到它的身影。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調查結果得知,金黃澤的棲息地主要包括雲南省的東部,廣西省的南部,以及海南省的中北部。因為它的分佈範圍很零散,所以,在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叫它蝦公草,或者是上樹蝦。有的地方叫它小環草,或者是上樹黃澤。最有意思的是,在廣西省的某些地方,當地人居然叫它雞背草,或者是雞背石斛。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民間還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在唐朝時期,藥王孫思邈為了解除人們的病痛,從長安不遠萬里來到廣西,想尋求一種治病良藥。然而,他走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期望中的神藥。就在一天的中午,他走的又困又乏,便躺在一塊山石上小憩。在朦朦朧朧之中,突然有一位白髮老者來到他的身邊,笑着説道:“你不是要尋找神草嗎?我脊背上就長着很多呢!”説罷,老者便轉過身子,只見後背上長滿了開着黃花的小草。孫思邈見狀,心裏又驚又喜,他急忙向那位老者行禮,不料腳下一絆,居然是做了一場夢。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距離孫思邈不遠的地方,一棵大樹上面果然長着密集的小草,外觀和夢境中的一模一樣。於是,孫思邈便將它們採集下來,並且帶回了京都長安。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他發現這些小草居然有着石斛一樣的藥效。因為這種小草生長在大樹背上,所以,在它取名字的時候,就被定為脊背石斛。可是,到了宋朝以後,有人將脊背石斛錯寫成雞背石斛,並且流傳到現在。看到這裏之後,你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不過,要想使用金黃澤治病的話,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