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需要被看見,忽視是教育路上最大的坑
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父母“看見”,不管是他們的喜悦還是悲傷,成功還是失敗,第一時間想要分享的對象就是家人。
對於孩子們來説,他們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很多時候因為外在的條件或者是家長太忙,有的時候只能提供給孩子儘可能多的物質條件,但卻沒有辦法滿足陪伴的要求。
家長最常做的不是拒絕孩子,而是忽視他們,嘴上説着敷衍的話,然後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認為孩子年紀小,沒有關係,只要能吃飽穿暖有好的教育資源就夠了。
但心靈的成長離不開的是精神上的滋養,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父母的回應和愛,甚至還有的家長會一邊忽視孩子,一邊主觀地下結論,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對家長都有依戀心態,而給孩子愛的回應也是養育者的責任,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身體健康,滿足他們的基本物質需求,這樣就是合格的家長了。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會把原因歸結於教育體制,社會,學校,或者是缺乏教養的技巧,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能從金錢,方法上來解決,而不是自己出了問題。
但是如果從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角度出發,很多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很容易找到了,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靠提升技巧解決,如果從一開始父母就沒有重視孩子的感受,再好的教育方法未必能徹底解決問題。
教養首先是一種關係,而不是一項需要習得的技能,依戀不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行為,而是出於本能的需求,忽視關係就不能看到行為背後的成因,當然就會讓育兒變得迷茫和焦慮。
很多父母一邊忽視和孩子的關係,一邊又用自己主觀的想法去給孩子貼標籤,關係錯誤往往是孩子內心需求沒有被看到的結果,然後將問題的責任推到孩子身上,覺得是孩子品格有問題,又或者是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習慣,孩子淘氣,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給孩子貼標籤往往就是家長推卸責任的最好藉口,因為一旦定了性,問題就不是自己的而是孩子的,掩蓋了導致孩子不良行為的最大原因其實是來源於家長和家庭環境影響的。
與父母的關係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很多問題都並非是教育或者病症導致的,很多時候是他們的行為從一開始就沒有被看見,又或者被家長有意識地忽略掉了。
與家長的關係出了問題,有可能就會導致行為出現問題。給孩子貼標籤能讓家長覺得問題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錯誤的歸因導致父母看不到問題的源頭,而只是把問題歸因於孩子本身,這樣從一開始就找錯了問題的解決方法。
從錯誤的原因開始解決問題,方法自然也不會是正確的,刻板地使用流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結果導致孩子不僅沒有變好,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僵化。
父母評估孩子行為問題的時候,如果忽略了潛在的依戀關係因素,就很難找到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長期被父母否定和忽視的孩子,內心藏着看不見的傷痕,有的家長不太習慣肯定孩子,他們總怕孩子會得意忘形,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更是將自己放在權威的位置,不會輕易地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甚至將打壓式教育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小到大被忽視的孩子,長大之後內心也會容易產生自卑,人際關係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不會表達也不容易與他人共情,因為從小就沒有體會過被父母理解的感覺。
孩子會從傷心變為麻木,慢慢地認同了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不重要,失去自信。
孩子的努力沒有被看到,自我懷疑,漸漸變成放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管做什麼,首先都要被父母看到和回應,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確認自己的情感,然後反思行為。
老一輩的父母因為社會環境所致,很多時候無法顧及內心情緒的回應,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父母們,除了關心孩子的成長所需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回應孩子的內心需求。
相信很多父母都已經體會過不被理解的痛苦,但是卻又下意識地將這種教育行為延續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的時候忽視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當家長被照顧孩子以及沉重的工作壓力弄得內心煩躁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忽視周圍的聲音,不想去理會孩子。
但孩子表達的情緒如果經常被家長忽視的話,就會造成他們內心的自我否定,從而影響自尊和自信。
孩子不聽話,家長就用不理他的方式去教育,被孤立的恐懼會讓孩子聽話,可是同時也傷害着親子關係。這樣的痛苦會讓孩子形成自我保護,不願表露心聲,因為怕被傷害,怕被拒絕。
孩子的成長就是學會逐漸控制情緒的過程,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和回應,只會讓孩子更加地叛逆,甚至變得歇斯底里,因為內心從來沒有得到過理解,不知道要如何表達情緒和內心。
父母的關注和愛,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當他們需要父母安慰和回應的時候,請不要吝嗇地將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身上,孩子有的時候需要的並不多,一個眼神,一句“我在”就能讓他們感到安心。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經濟基礎,更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不斷提升自我,不斷用愛去澆灌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面對這個不斷成長,變化,有獨立人格的生命,對他們的感受要給予最基本的尊重和關注。
不要總是用主觀的觀點去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要隨便忽視他們的需求和情緒。更不要帶着壓力和負面情緒去教育孩子。
接納他們的情緒,關注他們的感受,才能讓孩子內心更加陽光,健康,積極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