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風就要跟豆腐説再見嗎?

從漢淮南王劉安深山煉丹無意中用石膏點豆汁發明豆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豆腐成為國人餐桌上受歡迎的美味。

可是,隨着近年痛風人羣的增多,忌食豆腐等豆製品,成了約定俗成的主流保健意識。很多喜愛豆腐的痛風患者,不得不忍痛割愛,寧願看着豆腐流口水,也不敢抻箸一試。豆腐對人體健康的好處,也被豆製品嘌呤含量高的概念一併抹殺。但是痛風患者真的就再也完全不能吃豆腐了嗎?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專家有話要説。

黃豆嘌呤含量高,但豆腐不等於黃豆。對於痛風患者,豆腐不等同於黃豆。黃豆的嘌呤含量高,這是無疑的。每100克黃豆中含有75~150毫克的嘌呤。

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專家專家表示,雖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於瘦肉和魚類,但經過加工,製成豆腐、豆腐乾等之後,因為擠去了黃漿水,其中溶解了很大一部分嘌呤,因而豆腐、豆腐乾等產品的嘌呤含量已經大幅度下降,其含量比肉類魚類還要低,痛風患者可以用豆製品來替代一部分魚肉類。

同時,打豆漿的時候加入大量水分,故而豆漿中所含嘌呤已經被稀釋,每日喝一杯豆漿並不會引起嘌呤攝入量的明顯增加。至於紅豆綠豆之類,原本嘌呤含量就偏低,每天吃的數量又很少,在煮粥或打豆漿時加一小把,不會對痛風患者產生過多的不良影響。

相反,豆腐可以適量吃。

而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嘌呤含量在75毫克以上的食品都屬於禁忌。此時,可供患者食用的食品非常有限,豆腐、豆漿、奶類、精製穀類、胡蘿蔔、芹菜、土豆等低嘌呤類食品對患者的營養支持,就更顯重要。

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

豆腐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如果製作工藝不同嘌呤含量各異,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豆腐雖好,但痛風患者不能貪多哦!

1、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2、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3、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4、促使痛風發作

儘管豆腐嘌呤含量適中,但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豆腐還是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温馨提示

豆腐雖好,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而痛風患者最好在膳食指南的基礎上還是應當適量減少豆製品,痛風患者不必絕對遠離豆漿,只是應當注意在喝豆漿的同時,控制每日蛋白質的總量。而平時也應當密切關注自身的尿酸值,居高不下或是痛風發作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能不能吃豆腐還是要根據自身病情病況、聽從醫生指導才是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8 字。

轉載請註明: 得了痛風就要跟豆腐説再見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