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榆林疾控中心】
桃膠珍菌滷味飯、蜂蠟柿餅、燒汁金菇卷、孜然猴菇串……這些琳琅滿目的素食菜品,正成為大家的盤中新寵。
近年來,隨着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現高發之勢,“素食”越來越被一些人羣推崇,“素食餐廳”也經常出現在某些生活類App的熱門榜單上。
然而,生活中盲目推崇和極端食素所導致的身體患病案例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是營養不良引發的各種問題。
究竟如何看待素食?
只吃素對身體有哪些不良影響?
如何才能營養均衡?
“葷素”不是科學家的劃分,而是人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分類。
所謂“素食”,指的是由植物性食物組成的膳食,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堅果等。
相對應的,“葷食”,指動物性食物,例如雞鴨魚肉。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素食”在實踐中逐漸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分類名詞,如“全素”“半素”“魚素”“蛋奶素”等。
“全素”指雞鴨肉蛋奶魚任何動物性食物都不沾,而“半素”不是鐵板一塊,吃“半素”的人可以選擇性吃某一類或者兩類的動物性食物,例如有的人吃蛋類、奶類製品,但不吃除這些以外的動物性食物;有的人吃魚,但不吃除魚以外的動物性食物。
無論吃‘全素’還是‘半素’,都不包括豬牛羊等紅肉。
吃素可以和健康畫等號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一項針對上海市素食流行狀況的調查顯示,上海居民中素食者佔0.77%,平均年齡65歲,女性佔75%。
可以看出,我國素食人羣比例相對不高,但是絕對數量不算少。
的確,新鮮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有利的化學物質,它們大多有抗氧化作用,對健康很有好處。
但是,長期以來部分公眾存在着認識誤區,認為“素”就等於健康。
食素只是一種膳食的選擇方式,很多人把它和健康飲食畫上了等號。
在著名的美國護士健康研究中,導致體重增加的食物前兩位是薯片和炸土豆,飲料則是含糖飲料和100%果汁。
居民選擇素食時,也要區分健康素食和不健康素食,素食並不等於健康。
只吃素 你的身體會缺乏多少營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人類需要的基本食物可分為五大類,即谷薯類、蔬菜水果類、動物性食物、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等。
膳食組合或結構的不同,或某些食物長期過多過少,將造成所供給的能量或營養素與機體需要之間不平衡的狀態。
那麼,全素食者在膳食中缺少了一大類食物,會導致哪些營養缺失?
素食本身以穀類、蔬菜、水果、種子為主,膳食纖維含量高,相應的蛋白質來源和數量會不足。
如果素食者勉強滿足了蛋白質需求,一旦他生病,對蛋白質需求會變高,那麼吃素則難以滿足人體需求。
全素食者容易缺乏鐵、鈣、鋅、維生素D、維生素B12、ω-3多不飽和脂肪酸、膽鹼等營養素。
對此,應警惕全素食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比如,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出現手腳麻木、易疲乏等表現;鋅的缺乏會導致食慾減退、味覺障礙、異食癖,使人生長髮育遲緩;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骨骼牙齒不太正常,嬰兒會有佝僂病,使腫瘤風險升高……
“素食者更容易出現關鍵營養素缺乏,特別是鐵、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專家提醒,素食者膳食中的鐵總量並不低,但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較低,僅有10%,相比之下動物來源的鐵吸收率一般在20%。
情況允許的話,不建議嘗試全素食。專家指出,如果要吃半素食,建議多食用全豆類食品和全穀物食品,並且多吃植物基發酵食品,如豆豉、發酵豆奶等。
全素食似乎對健康沒有明顯的改善,反倒是食素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化對身體的益處更大,比如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戒除
建議吃素的羣體,找到專業的營養醫生,幫忙設立營養安排。因為素食對營養的要求、搭配組合,有科學的原則。
如果沒有找專業的醫生,希望大家不要偏聽偏信,不要盲目採取全素食,不合理不科學的素食反而加重身體負擔,嚴重的時候會威脅生命。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