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穿新衣上學,媽媽接娃時衣服被剪壞,怒斥老師沒一會卻道謝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健康

彼得阿柏拉德曾經説過: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的煩憂,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着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衝動,沒有了解狀況就胡亂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可是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有時的衝動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換個角度來想,倘若是一個一遇到事情就衝動的媽媽,那麼她的孩子多半也會受到她的影響,變得很衝動。

衝動,只會讓你把本該得到的沒有得到,本不該失去的,反而失去了。

孩子穿新衣上學,媽媽接娃時衣服被剪壞,怒斥老師沒一會卻道謝

朋友小林最近跟我聊起一件讓自己既衝動又尷尬的事。事情是這樣的:5月18日,她把自己從網上平台購買的一件公主裙,清洗過後十分滿意的給孩子穿上,之後就送女兒去上學,當自己女兒穿上小公主裙時也是非常的高興。

小林在送自己女兒上學的路上,收到了很多人的誇獎,這一舉動讓小林很開心,心中還想:自己的眼光就是好,女兒就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但是讓小林那天衝動的事情在她接女兒放學回家時發生了。5點鐘,小林準時到達女兒的學校,很快就看見自己的女兒揹着書包向自己走來,母女兩都很激動。

但是當小林看到女兒裙子上的繩子被剪掉了,裙子不好看了,非常生氣的問女兒為什麼繩子被剪了,是誰剪的,女兒發現媽媽這麼生氣也不敢多説只説了是老師剪的,之後小林生氣的對一邊的老師説:你憑什麼剪掉裙子上的繩子啊,這麼好看的裙子就被你剪壞了。一邊的老師聽到了也不惱,耐心的跟小林解釋:是這樣的,因為孩子裙子的兩根繩子卡在了玩具上,為了安全我只能把繩子剪了。老師講完,小林知道自己過於激動了,頓時尷尬不已,臉都紅了。就連連向老師道謝,還拉着女兒一起跟老師説謝謝才離開。


朋友的事情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曾經也因為衝動,做過很多尷尬的事。所以,衝動不是一個處理事情的好方法,萬事要思考。

作為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冷靜:

1、 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行為、言語的直接影響者。如果一個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衝動,那麼她的孩子一般情況下也是衝動的。所以,為了教會孩子不要衝動,父母要以身作則,切勿衝動。

2、 拒絕溺愛

一個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性格比較驕縱,容易暴躁、以及衝動。所以作為家長要學會反思自己,不要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要理智的對待孩子,對於孩子一些無理的要求要耐心的説服,也可以制止這種行為。


3、 學會控制情緒

在很多情況下,情緒是需要自己控制的,不會一直有人在你身邊提醒你。當孩子容易激動、情緒化的時候,作為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能夠自我控制情緒的辦法,預防自己衝動的發生。其實,在很多情況下,衝動的情緒都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情操、素養。所以,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看書、聽歌陶冶情操。

4、 學會轉移注意力

在剋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的情況下,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一是要教會孩子學會心理暗示,心裏進行換位思考,比如想想對方或許也是迫不得已,對方也許有什麼苦衷等等。這種換位思考會讓自己情緒,慢慢穩定下來,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自己避免掉入絕對化的思維陷阱中,而通過平衡心態看待事情。


5、 改變固定原則

有時候人的大腦中總是有自己的原則,而就在自己跟別人共事的時候,只認為自己原則對錯,而忽略了別人,以及衝撞了別人。

就比如你認為好的東西、事情,在別人看來或許不是一件好的東西。所以有時候,做事情前要改變自己的固有原則,跟他人一同交流,才能讓雙方情緒處於平衡狀態。

緒儒斯説過:小謹慎多制勝,感情衝動事多難。


菁媽育兒:俗話説得好衝動是魔鬼,容易衝動的人成不了大事。同時,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學會剋制情緒,換位思考,做個有思想、懂剋制的人,我認為這樣的孩子走出社會也是受人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