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父親帶娃效果比母親更好,尤其在以下5件事上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健康

心理學家格爾迪説過: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執筆: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出人頭地,而這種盼望落實到孩子身上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自己家的娃比別人家的娃更聰明”

於是乎,讓自己的孩子變聰明,成了很多家長操心頭疼的事情。

但事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孩子出生時智商上的差異並不明顯,只有那麼一小撮的娃是極端聰明的,還有一小撮娃的先天智商可能存在一些落後。

大部分娃出生時的智商都處於平均水平,沒有太大差異,可奇怪的是,總有些平平常常的娃長着長着就“出人頭地,一飛沖天”了。這是為啥呢?

當然是和父母后天的培養息息相關了。

拋開一切物質、資源的因素不談,單單是帶娃這一件事上,其實就能產生不小的差異。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從小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會變得更高,孩子會變得更自信、更優秀,人生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生活中這5件事,爸爸來做效果更佳

1)擁抱孩子

相比母親給予的擁抱,爸爸擁抱娃會給他帶來更多的肯定和愛意。

娃從出生開始,就是喝着母乳長大的,也幾乎離不開母親的懷抱,對於母親再熟悉不過了,而父親則不一樣,如果寶爸能夠多抱抱孩子,也能給娃帶來不一樣的安全感和體會。

並且,經常被爸爸抱的孩子長大會變得更加自信,成長後性格也會變得外向,勇於闖蕩社會,不會害怕和別人打交道。

2)每天抽時間帶娃做遊戲

相比起母親帶娃,孩子和父親一起玩的遊戲顯然更加刺激、有創造力。一般來説,父親帶娃玩的遊戲也都會讓娃有不一樣的體驗。這種刺激會激發娃性格中的勇氣,讓娃更有創意。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中提到:在打鬧遊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3)和孩子吃飯,多和孩子溝通

吃飯的時候非常適合與孩子溝通,尤其在晚飯的時候。這期間父親是難得的空閒,可以和孩子以及家人聊聊天,説説一天發生的事情。這會讓娃體會到不一樣的温馨感。

4)每週抽時間獨自陪娃一天

當爸爸和孩子能單獨相處一天的時候,這會讓娃對父愛有着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父親這時候也更容易走進娃的內心。

孩子和父親溝通時,與母親的感覺完全是不同的,無論是節奏、看問題的角度等等,都存在明顯的差異,這會讓娃學着用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這不僅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有利,很多時候孩子也更需要父親這種不拘小節的處事態度。

5)帶孩子固定做一些事情

最後,父親還應該帶着娃固定、持續做一些能增進親子關係的事情。最推薦的有兩種,一是運動,二是閲讀繪本。

運動可以幫娃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能強身健體,這是“外在的肉體修行”,而閲讀繪本則是“內在的精神提升”,幫助孩子掌握生活中需要懂得的道理和要明白的事情。

好的繪本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印刷製造,編撰的內容也都適合當下年齡段娃的思考方式也閲讀習慣,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錦鯉媽咪有話説

在很多家庭裏,父親帶娃可能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着父親帶娃沒有好處,相反,如果當爹的能夠好好的在帶娃這件事上下下功夫,那麼對孩子來説,只有好處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