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很多家長都覺得無論自己這一天有多麼疲憊沮喪,只要一看到孩子壞心情全部被孩子的魔法趕跑,留下的只有温暖快樂。隨着孩子在慢慢成長,對家長的態度以及表現都會產生變化,孩子會越來越懂事,能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家長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是有連接的。當家長讀懂孩子的內心的時候,孩子也成為了自己的貼心朋友。

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當媽媽心情不好,滿是委屈的時候,孩子會是什麼反應呢?微博上有一則視頻記錄了國外的一位媽媽和女兒的對話。視頻中女兒疑惑擔心地問媽媽:“你還好嗎?媽媽”媽媽噙着淚水告訴女兒她不怎麼好,感覺很傷心又很累。看着迷茫又委屈的媽媽,女孩張開手臂,讓媽媽把頭靠在她的小肩膀上説“到我懷裏來吧”。媽媽靠在女兒的懷裏像個孩子,女兒温柔地抱着媽媽像個小大人。

很多網友被這一幕暖到。“小寶貝也太暖了吧,太體貼媽媽了,真不愧是小棉襖。”“上天賜給媽媽的小天使,為了安慰媽媽的心靈。”“我和兒子説媽媽上班好累,兒子説我上學也是。”網友的各種評論讓人看了都十分的有代入感。

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現在很多家庭中家長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用自以為是的愛殘忍地將孩子的內心逼瘋。這樣的家長教育方式已經出現了錯誤。父母要換個角度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

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某件事莫名的心情不好,充滿情緒。家長這時候要做的不是抱怨孩子事多,而是應該耐心體會孩子的心靈,温和地詢問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處,家長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有的想法有些錯誤,家長要耐心引導。通過與孩子的對話交流,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同時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理解。情緒會慢慢放開,不會積壓在心裏形成一堵與家長隔開的高牆。

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理解孩子的處境

從小就聽過的一則故事《孟母三遷》,其中的道理值得很多家長學習。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苛責孩子的錯誤,而是接納事實,考慮環境以及各種情況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理解孩子在這個年紀容易見什麼學什麼。而當孩子遇到搞不定的狀況時候,説明他們需要幫助了。家長要及時為孩子理出思緒,願意幫孩子解決問題。

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接納孩子的動因

教育專家薩巴瑞講過她和女兒之間的故事,一天清晨醒來她的女兒興致勃勃地將她從睡夢中搖醒説有一份驚喜禮物,是仙女送的。然後媽媽就從枕頭下摸到了半張一美元的紙幣。女兒興奮地説還有半張在爸爸的枕頭下。這個時候如果是其他一些家長一定會對女兒進行一番批鬥教育,但是正確的做法是肯定女兒的慷慨大方,感謝仙女的公平,接納女兒的心意。既不會讓孩子內心產生負罪感,也不會影響孩子心理的成長。

父母不能總是挑剔孩子的錯誤,找到自己的錯誤並承認,孩子也會原諒自己的。當家長開始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做法和想法,那麼孩子也會隨着成長,變得真正懂事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萌娃只因媽媽説有些累,隨後的舉動暖化眾人:真不愧是貼心小棉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