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趁早讓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才能一飛沖天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健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俗語太有道理了!小孩子只有能吃一些苦,將來才能更加地有出息。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一個愛孩子的爸媽,就要捨得讓孩子吃以下這兩種苦。只有孩子吃透了,將來才能一飛沖天,生活得更好。

第一:讀書的“苦”,孩子必須得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讀書的苦那是相當的苦,可能要熬夜,可能要熬心

,要在別人玩耍時,自己孤獨地學習。

很多孩子都不樂意吃這樣的苦,只想貪圖享樂。在童年時光中,多數孩子都天真無邪,喜歡玩耍開心。孩子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讀書的意義是啥?不知道這件事情,會決定以後的未來。有些孩子甚至還覺得,一輩子有大把的時光,不讀書才能更開心。

可是,有位詩人曾説過:“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

”。如果孩子年少不讀書,不用功,那將來就要很艱難,才能謀生。所以,身為爸媽,要鼓勵孩子多吃讀書的苦,多用功讀書。

如果孩子對於學習沒自信,害怕吃讀書的苦。這裏

有一篇課文叫《一定要爭氣》

,講的是一位叫童第周的孩子,出生在偏僻的山村裏。他因為家裏太窮了,一面要幫家裏做農活,一面要跟父親念點書。17歲進入學校後,他文化基礎太差了,根本就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校長讓他退學降級,他再三請求,才勉強有了試讀資格。

為了讀書,童第周每天天不亮,就悄悄地起牀讀書了。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書。晚上的時候,同學們都睡着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讀書。值班老師發現了,叫他進屋睡覺,可他卻趁着老師不在,又轉身溜到了廁所外的路燈下學習。

這樣吃苦的人,終於通過半年的努力,趕上了各科的成績,數學還考了滿分!這個努力吃苦的人,正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

童第周

先生。靠着這份吃苦的精神,後來的他幾十年如一日,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學生,助力我國科學事業進步蓬勃發展。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不學習,將來就會更苦

。爸媽把這個基本的道理,反覆講給孩子聽,然後帶孩子看看,見一見外面那些沒知識沒學歷的人,都是如何在普通崗位上掙扎生活的。也許孩子就能夠明白,讀書這件事情,吃點苦不算什麼,比起將來毫無希望、千篇一律的生活,讀書的苦值得一吃。

第二:孤獨的“苦”,孩子必須能承受

讀書需要有毅力,需要堅持,更需要有耐心和恆心。想要孩子把書讀好,就先要讓孩子吃透孤獨的苦。

一個能安靜心神的孩子,受得了孤獨,耐得住寂寞

,那麼他才能夠把冷板凳坐熱,安靜學習。

小孩子如果總拖拉,學習不積極,很喜歡跟別的孩子湊熱鬧。爸媽不妨儘早訓練孩子,有空常坐坐冷板凳,受點孤獨的委屈。

比如,規定讓孩子週末時,先安靜一上午,不允許孩子跑鬧,給孩子一本書,讓孩子把故事複述一遍。如果孩子做得到,有了進步和提升,確實一上午都很有耐性的努力看書了。這時候,爸媽再給孩子獎勵也不遲,再陪孩子下午一起溜達玩耍,這些都來得及。

教育的路上,最該負責任的人就是爸媽。爸媽就是孩子的引路人,一旦爸媽放鬆警惕,放手不嚴管孩子,孩子將來就很難有出息了,容易走上下坡路。畢竟“大海行舟,不進則退”,

別人家的孩子在努力,自家孩子要是吃不了這份苦,就會落於人後了

如果小孩子做不到吃苦,爸媽可以嘗試着,陪伴孩子一起吃苦,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最好的父母,是能陪孩子一起吃苦的爸媽

讀書很苦,很枯燥,特別無味,十分孤獨。如果爸媽能夠陪伴孩子,在吃苦的路上一起進步。那麼,孩子就會很感恩,特別的欣慰,能夠擁有這樣好的爸媽。

越是在苦中有所經歷,孩子越能夠儘早脱胎換骨

為了孩子今後的路更好走,爸媽也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做這兩件事:

①常陪孩子去圖書館

圖書館裏的書籍,可以穿越時代,激發小孩子的想象力,增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在書中進步成長,會遇見更好的自己,打開思維方式,變得更加優秀。爸媽有空時,還可以常陪孩子去圖書館修煉進步,一塊吃點學習的苦。

②讓孩子獨處

爸媽可以跟孩子安靜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安靜的力量。偶爾要求孩子獨處,訓練孩子的獨處能力。同時,幫孩子安排好一整天的流程,讓小孩子習慣在孤獨中忙碌。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獨處能力,越來越厲害了。

以上這兩種苦都吃透了,孩子更容易成為人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