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如今,層出不窮的微信羣讓家長們應接不暇,感到疲憊又頭疼,可是對於老師的消息又不能怠慢,複製粘貼成了他們管用的伎倆,可是這樣就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手誤,導致家長羣回覆畫風突變。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粗心爸爸帶偏家長羣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有位老師在微信羣裏發佈消息:各位家長每天準時過來,收到請回復

王惠研媽媽:好的,收到謝謝老師!

張星星爸爸:媽的,收到謝謝老婆!

許多爸爸:媽的,收到謝謝老婆!

龍士興爸爸:媽的,收到謝謝老婆!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這樣的“翻車”現場讓孩子可能都欲哭無淚吧,家長這是在坑孩子啊。對此網友們也紛紛有話説:

@花花:我的家長羣裏都是這種,老師:看到不用回覆,以免覆蓋信息。家長們:收到+16,搞得我很無語。

@喜歡安徒生:哎,我就是那個複製粘貼的人,基本上不看內容。

@夕勿:超過5個人的羣一般都是極其沒有效率的,老師甩鍋的工具罷了,我很好奇為什麼一定要搞個羣,那二十年前沒有微信的時候老師的工作還做不了了?

@貓不懂呼呼:我是個學生,我跟我們班任打字“老師你起這麼早啊”打成了“老師你死這麼早啊”,秒撤,正要重打一遍,發現我們一個同學跟“是啊老師你死太早了要注意休息啊”,我當時啥也不想説了。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家長羣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網上有一個閲讀破億的話題——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羣。家長羣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那家長羣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正方支持:

低齡兒童十分需要。特別是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只孩子存在分離焦慮這個問題,家長也有。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入園階段,每天都在惦記孩子而工作分心,如果老師在羣裏發一些孩子的小視頻,能夠讓家長安心一些。

正視家長羣的功能。家長羣其實就是提供一個平台,方便老師佈置作業、發通知、以及發一些學生照片或小視頻的地方。不是聊天羣,不需要家長額外加戲、拍馬屁。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家長羣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紐帶。通過家長羣,不僅可以知道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學校表現,也能看到其他孩子的狀況,會有一個橫向的對比。有問題了在家長羣裏,及時反饋也比較方便。

強烈反對:

增加家長額外負擔。家長羣的存在讓家長更操心,需要輔導、批改學生作業,做的不好還會被老師點名批評,甚至有的老師還會説出:“你們配合我們工作,我們自然也會更在意你家孩子。”家長也因為孩子分分鐘回爐變成小學生,再次接受老師教育。

家長羣變味。“收到、辛苦、謝謝”已是家長羣裏家長們回覆的常用語。但總有一些戲精家長為了彰顯與眾不同,絞盡腦汁地去拍馬,發出長文感謝老師,甚至不經其他家長同意,就要集體買東西送給老師。過度阿諛奉承老師,增加了家長心理負擔。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家長總想時刻掌握孩子的情況,有時候家長干預過多,可能不瞭解詳細情況就發表一些不恰當的言論,會影響老師教育教學的自主權、管理權。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也是正常的,家長干預後,可能會擴大孩子以及兩個家庭間的矛盾。

家長羣還是有其便利性,如何讓家長羣迴歸到學校和家庭良性溝通上

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本質上都不反對學校和家庭溝通,反對的是家長羣中的馬屁、勢力、廣告等附加內容,如果想利用好家長羣。核心還是要有良性溝通。

01弱化家長羣社交屬性。家長羣不是一個社交羣,更偏向於發佈信息的平台,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問一下。自己家孩子的情況還是要和老師私下多溝通,可以在一開始説明建羣目的以及規則。

02私人問題不要在羣裏發。有的家長喜歡將一些捕風捉影的事發到羣裏,只會增加矛盾、焦慮,對自家孩子的管理和學習毫無幫助,傳播片面甚至謠言反而會造成羣內麻煩。有問題或困擾,可以先私下和家長或老師溝通,這樣有效還安全。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03老師立起羣規矩。一些規矩也需要老師在羣裏立起來,更方便工作和管理。

  • 在一些重要通知後,額外添加“不用回覆”,防止無用信息太多,導致重要信息被淹沒,增加後面家長查看消息的難度。

  • 實行實名制,名稱統一為XXX爸爸/媽媽。

  • 不能再羣裏發廣告、刷屏。

家長羣對於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帶來了便利,但是也要有一定的規則,不要讓家長羣變了味,成為了家長或老師的負擔。

今日話題:家長羣對於你來説是一種負擔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4 字。

轉載請註明: 有個粗心父母是什麼體驗?看到家長羣裏的跟風回覆,孩子欲哭無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