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專家:再生氣也不能對孩子説這三句話,真會影響孩子!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健康

面對孩子亂髮脾氣,父母有時會無法控制自己,説出一些氣話。教育專家提醒:這三句話家長再生氣也不能説,真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切記!第一句:寶寶乖,媽媽帶你去吃肯德基有次,我們包車去海邊玩,路上同事説:“我女兒心挺大的,每一次鬧脾氣,或者跟她賭氣,只要買她最喜歡吃的肯德基漢堡,或者帶她出去玩,就解決了。”其他同事聽了都非常羨慕,跟她説:“你女兒這個好,挺省心的。”然後吐槽自己家的孩子,每次發脾氣,又是哭又是鬧,不懂事,都這麼大人了,還不省心。當孩子發脾氣時,請他吃一頓肯德基,或者給他買喜歡的玩具,這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辦法,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喜歡的事情或者東西上來,讓孩子停止當前的情緒。

但是,這能代表孩子的情緒得到安撫了嗎?不見得。這種做法對年紀小的寶寶超級管用。因為孩子還小,沒有太多的想法,定力也不足。但孩子長大之後,這種移花接木的方式就不管用了。移花接木是在逃避問題,不是在解決問題。父母只關注\\'\\'停止\\'\\',只要讓孩子停止發脾氣就行了,其他什麼都好説。其實這也暴露出父母內心深處的恐懼,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搞不定孩子,一旦孩子情緒如洪水般爆發,父母完全控制不住。正確做法是:正視孩子鬧情緒。先聽聽孩子為什麼不開心,搞清楚孩子為什麼鬧脾氣,哪裏受委屈了?

做父母的,首先要讓孩子把負面情緒排解出來,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溝通。網上有一個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問:脾氣不好,怎麼辦?視頻裏的父親説:“你不必天天開心。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説出來,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裏,我會尊重你的底線,絕不會越過。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的話,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這個暖心的回答,不僅是在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更是在告訴孩子,要勇敢正視自己的情緒。移花接木的方式,最大的危害是對負面情緒的逃避,以為自己的憤怒、擔心、不滿、委屈,都是不應該、也不值得關注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對負面情緒的逃避,無力反抗。第二句:你看隔壁小明,他有像你這麼不懂事嗎?真丟人!前幾天,我在校門口看到孩子的同班同學樂樂。這次期末考,樂樂的數學成績不太理想,樂樂媽正在訓孩子:“怎麼回事,才考了80分?”樂樂諾諾的説:“這次試卷比較難,周圍同學都只考了80幾分。”

樂樂媽一臉狐疑,對兒子説:“你問了幾個人,班長的成績有問過嗎?我剛看到你的同班同學小偉,人家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滿分,你怎麼就比別人差?”樂樂媽估計是氣壞了,也不顧是在外面,當眾數落孩子。我看到樂樂低着腦袋,手攥着拳頭,一直在憋眼淚。有些家長以為,把孩子罵低了頭,看着孩子悶聲不響,就以為孩子是在反思。其實孩子是覺得丟人,委屈。當孩子考砸了,不管孩子情緒如何,直接先發泄自己的情緒,根本不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考砸是因為沒有認真複習?還是心態不對。這種處理方式就跟打地鼠一樣,只要地鼠露出一個頭,二話不説,一個棍子打下去。採用這樣\\'\\'以暴制暴\\'\\'的打壓方式,只會讓孩子內心的獨白變得更加偏執,想着\\'\\'你給我等着。\\'\\'等到了青春叛逆期,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排解壞情緒,就會通過破壞,來引起別人的關注,變成了真正的“熊孩子”。到了那時,再想跟孩子溝通,就晚了。

長期否定孩子,還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自信心。當孩子受挫時,最忌諱的就是提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特別傷孩子的心。正確的做法是:無論孩子做錯什麼壞事,首先要就事論事,先把事情的原因搞清楚。既然孩子説這次試題有點難,對他來講,可能是某個知識點沒有掌握,這樣幫孩子補上就好。每個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不一樣,為什麼非要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呢?第三句:我是為你好,一個道理反覆講n遍有一段時間,孩子放學不想寫作業,只想要玩。跟很多家長一樣,我也很頭疼。當時我的做法是唐憎唸經,每次他一放學回到家,我就打電話跟他講:“你要去寫作業,好好讀書”。回到家,檢查他作業或者他在玩的時候,我也總會把話題扯到:寫作業上。跟他講:“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後你就要掃馬路去了”,甚至都逼出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然而,每次我把話題繞道寫作業上,我們倆的母子恩情説斷就斷,剛開始他還會一臉不耐煩地説:“行了,行了,我知道啦,別説了。”然後我就急了,跟他説:“我給你講道理,你怎麼不好好聽呢,真不懂事。”後來,孩子知道一反擊,我就要説更多,於是面無表情地聽,或者直接走掉。這時,我才意識到這樣做法,只會加重孩子對做作業的厭惡。

於是,我抽出一個週六的時間,跟孩子面對面坐下來,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寫作業?“孩子説:“不是不想寫作業,只是想要玩一會再寫。”我問孩子:“那為什麼不可以先把作業完成,然後再去玩呢?”孩子説:“我知道要寫完作業再去玩啊,我是為了氣你才想要先玩的。因為你每天都跟我説要好好讀書,我很不開心。其實,有一次作業沒做,被老師批評後,我就知道要把作業做好才能出去玩。但是你總是説我,總感覺我在撒謊,感覺不信任我。”聽完孩子的這段話,我感到很震驚。因為我沒想到,孩子不想寫作業,居然是因為氣我。過去,看到他做錯事情,就抓着不放,以為每天念念叨叨,就能讓孩子漲記性,可結果只是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讓孩子感到,我對他不信任。那次談話之後,我向孩子道了歉,對孩子説:“媽媽相信你的能力,媽媽向你保證,以後你犯錯誤,我指出問題後,絕不會再一直唸叨。”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不信任,當孩子做錯事時,就跟唸咒一樣,一刻不停。孩子本來已經答應要改,結果家長嘮嘮叨叨,反而讓孩子變得不耐煩,甚至憤怒,故意拖延反抗,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孩子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整,情緒不容易自我控制,開關容易失靈,需要父母從中輔助。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要做的不是堵住壞情緒的口子,而是疏導。讓孩子一點點排出壞情緒,並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擁抱那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吧孩子還願意發脾氣,是在告訴你:我有事,請幫助我。如果孩子連脾氣都不願意發,所有的情緒都自己藏着,這才是最可怕的。這説明孩子已經不信任父母甚至害怕父母,為了取悦父母,孩子要隱藏自己真實的情感。幫助孩子管理情緒,要用正確的方式疏導孩子,這表面上是教育孩子,其實是透過孩子,修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