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這4種行為,會讓孩子慢慢變“笨”,再不注意會害了孩子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健康

每一個寶寶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同時在很多方面也都遺傳了父母的一些特點,寶寶的外表和智商,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父母,甚至連寶寶的性格脾氣都會和父母有相似的地方。每一個剛出生的寶寶都是活潑可愛的,但是隨着年紀的增長,寶寶們就會體現出不一樣的脾氣和性格。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乖巧能幹,將來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和成就。其實後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智力和情商也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學會引導孩子學習、引導孩子開發大腦,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知識,還能讓寶寶更聰明能幹。但是部分家長卻有着不好的教育習慣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以下4種,不僅會傷害寶寶的心靈,還會讓寶寶越來越笨。

1.經常羞辱、批評孩子

批評使人進步,這句話本身沒有錯,所以很多家長總是誤認為批評式和體罰式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能讓孩子引起恐懼的心理,杜絕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現在的孩子都很要強,加上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和虛榮心也是極強的。家長長期的批評甚至羞辱會讓孩子產生厭惡感,輕則失去信心,重則產生逆反心理。一個對自己失去信心的孩子,必然會失去學習和進步的動力,自然會變“笨”。家長們應該採取鼓勵為主、批評為主的方式,讓孩子在進步中戒驕戒躁,而不是讓孩子在失落中停滯不前。

2.家長樹立過高的預期和目標

從家長的角度來説,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也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一定勝人一籌。所以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家長們就非常關心孩子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而讓孩子取得好成績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家長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名列前茅,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成績總有優良之分。而很多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長難免會有所失望,進而產生低迷的情緒甚至責怪孩子。這種情緒和負能量必然引起孩子的自卑,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孩子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其實家長應該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績,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成長上,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並且學會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慾望。

3.只在意結果而忽視了過程

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我們確實往往更在意結果。但是對於寶寶而言,這種方式卻並不適用。寶寶從出生到上學,這段時間的成長是驚人的,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寶寶經歷了從一無所知到慢慢獨立自立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其中的很多細節。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小成就,比如學會幫媽媽做家務、學會自己穿衣、學會自己吃飯上學、學會動手畫畫等等。很多時候孩子希望自己的一些行為得到父母的表揚,但是一些父母卻並不在意,這會讓孩子形成心理落差,失去探索生活、學習技能的動力。

4.讓家庭氛圍充滿負能量

優秀的孩子多半自信而且樂觀,很多人不相信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產生影響,覺得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大多是先天決定的,其實這種想法犯了大錯。孩子是不是聰明能幹,由很多因素和方面構成,而其中很多影響未來成就的因素,大多都是在後天形成的。

如果一個家庭長期充滿負能量和負面暗示,比如抱怨生活、批評責罵等,那麼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温暖。這就像一棵小樹長期接觸不到陽光,而是在陰霾和無盡的雨水中成長。長此以往,這樣的小樹一定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同樣的,長期生活在壓抑、充滿負能量的環境中,孩子必然會有很多負面的心理暗示,甚至想要逃離現實。這樣的環境必然扼殺孩子的發展,想讓孩子變聰明就更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