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幾年前一位姓熊的北京高考狀元説的一番話嗎?
説實話,作為一名家長,當時他的那番話讓我受到了極大震撼,説是倒吸一口涼氣也不為過。
這位高考狀元説: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衣食無憂,家長也是知識分子,而且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農村孩子享受不到的。
當記者問起“是否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時,他説,“一個生在北京的中等收入家庭孩子,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他在學習時可以走一些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裏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此話一出,很多人哀嚎:都説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了。也有很多人説,這孩子的話説得沒錯,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高度。家裏條件普通甚至貧窮的,孩子難出頭呀!
身為父母,最大的願望是指望孩子能有出息,可具體怎樣才能有出息,又沒有特別具體的標準。
但若以階層論,能夠使家庭階層上一個台階,那絕對是有出息了。比如農村孩子考上大學、定居城市,自己成為城裏人,連帶着自己的兒女子孫都落户在大城市......
那麼,按照“父母決定出身”論,受制於各種資源限制和父母眼界的轄制,勢必是窮人家的孩子很難有出息。事實卻不是這樣。
結論是:相比起窮人家庭,中產家庭或自認為是中產家庭的普通家庭,孩子更容易沒出息。
我為什麼要加上一句“自認為是中產家庭的普通家庭”?因為社會上自我感覺良好、不是中產階層愣要按照中產階層生活水準教育孩子的家庭,還不算少。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算中產?
2019年,財經作家吳曉波和杭州文博會一起做了份《2019杭州新中產文化消費報告》,該報告歷時半年,調查了10萬人。
調查結果從家庭淨資產(中位數為371萬元)、職業(公司中層和企業主、一線公務員和高校教師)、家庭消費能力(強調精神文化生活)各方面定義了中產階層。
當然,如果你看了以上標準,依然覺得雲裏霧裏,還有個更直接的:家庭月收入達到5萬元,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
達到以上標準的,才算是中產階層家庭。
那麼我們來看,跟富人階層、窮人家庭相比,為什麼是中產階層子女最沒出息?
主要因素是孩子內驅力不足。
原因有二:
一是中產階層父母不捨得讓子女吃苦,並早早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為子女鋪路。有的父母甚至提前給子女買好房產找好工作。孩子不需要怎麼辛苦就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那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二是相比精英家庭父母,中產家庭父母的認知和眼界還有侷限(不然不會只是企業中層了),不懂得對子女實施激勵政策,反而對孩子寵溺無限。
這樣,他們的孩子自然就更心安理得地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睡大覺了。
而富人階層的孩子則不同,因為父母要培養孩子當接班人、領導者,勢必要對孩子的才能和品質進行磨礪。
而窮人家的孩子,即便父母不懂激勵政策,單是對自身資源匱乏的自卑和周遭人的冷眼就能讓孩子發憤圖強了。
一個孩子,即便背後沒有資源,沒有父母扶持,但只要有強大的內驅力,有足夠的想要出人頭地的野心,也一定能幹成大事。
而這,恰恰是缺乏激勵措施的中產階層家庭子女欠缺的。
【對照標準,你覺得自己算不算中產?你培養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