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扶正解毒法在IPF病機中的作用探討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健康

張偉中醫大講堂∣一個有 温度 的公眾號

IPF常呈正邪交錯,本虛標實之候,病位主要在肺,病久累及脾腎,故扶正解毒為核心治療原則,在病程中注意正邪的變化,兼顧肺脾腎諸髒的調護。中醫治病強調“以平為期”,因而,依據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虛實主次關係,促進或抑制機體自噬,是維持體內陰陽動態平衡的重要方法。

IPF發病早期,邪氣初襲,自噬對細胞起保護作用,由於正邪交爭,氣機不暢,氣化不足,正氣處於相對虧虛狀態,自噬功能被抑制導致病情進展,此時治療應以“祛邪”為主,兼以扶助正氣,提高細胞自噬水平清除體內伏毒,從而達到欲救於萌,截斷病情疾病發展的目標。IPF後期,自噬過度激活,進一步耗傷正氣,此時治療應以“扶正”為主,兼以解毒,抑制太過的細胞自噬,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扶正補虛藥物類似於氨基酸、生長因子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能夠調節自噬相關信號,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氣虛之起,無外因肺、脾、腎三髒。《景嶽全書·新方八陣》曰:“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蔘、黃芪之屬是也。”人蔘,味甘微苦,温而不燥,善補脾肺之氣;黃芪,甘補中土,入脾肺經,補脾益氣且具升發之性。二藥常相須為用,使補氣之力增強。通過細胞實驗發現,黃芪甲苷和人蔘皂苷Rg1以IC50劑量進行1∶1配伍時,能夠協同抑制自噬性損傷。腎氣乃腎精所化,故補益腎精即是培補腎氣。地黃是張景嶽常用填精益髓之品,《景嶽全書·新方八陣》中有“精虛者,宜補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通過地黃干預A549細胞,發現地黃具有能夠抑制細胞外基質降解的作用。現代生物學認為,痰濁是病理性生化物質在體內蓄積的結果,而瘀血是病理性生化物質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功能發生改變,同時可能伴有相關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濕熱痰瘀互結形成伏毒,自噬則是導致其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堅固之沉疾,破日久閉結之瘀滯?”活血化瘀藥可以直接祛除體內堆積的病理產物,減少對氣血的進一步損耗,避免虛虛實實的惡性循環。研究表明補氣活血方劑補陽還五湯可以通過抑制PTEN/mTOR通路激活自噬發揮對博來黴素所致肺纖維化小鼠的治療作用。在IPF的微環境裏,肺泡上皮向間充質細胞轉變,肌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大量炎症介質募集至肺泡,分泌物增多,這些“病態”細胞即屬痰濁。黃芩,味苦,性寒,可入歸肺、脾、胃、膽、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臨牀廣泛用於痰熱阻肺化火導致的多種肺部疾病。研究者通過體外實驗發現,黃芩苷可誘導細胞自噬,同時抑制了TGF-β1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

從微觀上講,細胞自噬的過程可能是IPF“扶正解毒”的微觀 ,“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蓄的痰瘀毒邪,給邪氣出路,幫助自噬維持體內平衡;而“扶正”能在自噬缺乏的情況下,增強自噬功能,降解過多積累的有害物質,提供細胞能量,促進體內“伏毒”的清除;抑制自噬太過狀態下的自噬功能,減少細胞死亡,防止整齊進一步耗傷。

綜上所述,“扶正解毒法”可通過雙向調節細胞自噬的水平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

參考文獻:

陳鳳,張偉,楊公濤.基於細胞自噬論“伏毒”的微觀機制及在特發性肺纖維化中的作用[J].世界中醫藥,2021,16(18):2742-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