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傳統養生的經典著作。其主張之一是天人相應,順時養生。《黃帝內經》介紹了一年中四個季節的天候特點,以及相應的養生方法,要人們按照春夏秋冬的規律來調養身心。現代人亦應順時而為,按照四時規律進行合理養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疏泄肝氣,開闊心胸。春應於肝,肝膽經氣在春天旺達通暢。所以在精神修養上要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
2.春季應捂,不忙減衣。春天雖暖和,但早春氣温乍寒乍暖,一日三變,常有寒潮來襲,容易使人患上感冒。所以,養生家十分強調“春捂”。一般來説,白天和晚上温差大於8度時該捂,當氣温持續在20度以上可以不捂;如氣温回冷要加衣禦寒,氣温回升後再捂7天。
3.早睡早起,消解春困。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着大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現象,影響人們的學習和工作。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順應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早睡早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4.經常梳頭,暢利氣血。梳頭可使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有宣行瘀滯、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每天梳頭100~200下,有助於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5.初春季節養肝護肝。應做到及時補水、飲食平衡、少飲酒、心情舒暢、適量運動、服飾寬鬆。
夏天養生原則1.調節情志,神清氣爽。要特別注意精神調養,做到神清氣爽,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
2.調攝起居,晚睡早起。夏季氣候炎熱,要早些起牀,順應陽氣的充盈;晚些入睡,順應陰氣的不足。
3.解熱消暑,不宜貪涼。過度貪涼是夏季養生之大忌。空調要當心冷出病,注意室內外温差不能太大。風扇雖好,也不可多吹。不要貪食冷飲。
5.防止暴曬,以免中暑;節制房事,呵護元氣。
6.夏季養心,呵護生命之本。應注意靜心、清心,養心陽、心陰及心血。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秋天養生原則1.收神斂氣,保持樂觀。秋季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能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2.蓄養陰精,保護精氣。秋季陽消陰長,要順勢養陰。要喝水,也可通過食物進行養陰,如梨、番茄、蜂蜜及乳品。或在海邊、山林、河邊等陰氣多的地方鍛鍊身體,吸引陰氣。
3.秋季養肺,燥則潤之。秋季天干氣燥,宜深呼吸養肺氣,加強空氣流通,並通過飲食增強肺功能;保持濕度,適當補水。
4.秋季天氣逐漸變涼,應適當秋凍,增強禦寒能力,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但也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預防疾病。
冬天養生原則養精蓄鋭,閉藏腎精,注意養腎,固攝腎氣;安定心志,舒暢精神;早睡晚起,禦寒保暖;提高警惕,預防疾病。
冬季養生宜與忌:宜入睡早、健腳板、水量足、空氣好、調精神、防犯病、粥調養;忌關節疼痛多飲酒、室温高才舒服、霧中行走、晨練起得早。
時辰養生子時養生:膽經當令,及時睡眠;
丑時養生:肝經當令,養護肝氣;
寅時養生:肺經當令,深睡養肺;
卯時養生:大腸經當令,及時排便;
辰時養生:胃經當令,養護胃氣;
巳時養生:脾經當令,呵護脾胃;
午時養生:心經當令,及時休息;
未時養生:小腸經當令,加強營養;
申時養生:膀胱經當令,收斂腎氣;
酉時養生:腎經當令,注重補腎;
戌時養生:心包經當令,關愛心臟;
亥時養生:三焦經當令,休養生息。
文/汪文忠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瞭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